警惕保险陷阱! 西安59岁大妈去银行存钱却拿回保单

时间:2015-03-16 07:02来源:大西北网-华商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

  师大妈去银行存钱,拿回的却是一份保险合同

  大西北网3月16日讯 “去银行存钱拿回的是保单”“接了保险推销电话,卡上的钱没了”“去4S店修车,小问题被诊断为大毛病”“网上订机票,付款后 被 告 知 没票了”……又是一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共治畅享消费”,我们曝光这些案例,想再次提醒您,消费时要擦亮眼睛,多留个心眼,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到银行存款5万元,拿回的不是存折,而是一份保险合同。更令人不解的是,没有职业,却被写成“教师”,没有收入,却被写成“年收入20万元”。近日,西安城北的师大妈因存款变成了保险而陷入无尽的苦闷中。

  59岁大妈:看小伙子穿着与银行人员相同,就办了手续

  师大妈家住西安城北凤城九路,59岁,她说自己没有什么学历,大字也不识几个。

  2014年10月30日,因老伴儿有事,她一人来到农行西安明光路分理处存5万元钱,这也是她第一次到银行存钱。在窗口前等候办理时,一个小伙子上前询问她要办理什么业务,她说要存钱。小伙子说:“阿姨,存这个,利息高。”她看着小伙子穿着和银行工作人员同样的服装,以为他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就跟着来到银行一排大桌子前,她以为顺利地将5万元存入了银行,殊不知,拿回的却是一份新华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

  几天后,当老伴儿询问“5万元存的活期还是定期”时,她拿出存款后的材料,老伴儿看后,气愤地将材料摔到了地上,她这才知道,她拿回的不是存折,而是一份保险合同,更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保险合同投保人基本信息中,她没有职业,却被写成“教师”;没有收入,却被写成了“年收入20万元”。

  经办人:“职业和年收入”是系统默认

  为了让保险重新转为银行存款,她和老伴儿多次来到银行,与银行及为她办理业务的小伙沟通,但至今未得到解决。

  昨日下午,给师女士办理业务的小伙杨先生说,他是新华保险公司在该银行设立的营业网点工作人员,当时给老人推荐理财产品,征得老人同意后签订合同。对于投保人基本信息中,老人没有职业,却写成“教师”,没有收入却写成“年收入20万元”这一情况,杨先生说,这是他们操作系统默认的。

  昨日下午,农行西安明光路分理处相关负责人宫先生说,他知道此事,已向新华保险公司反映了这一情况,他以为保险公司早已将钱退给了师女士,近期就没再关注此事,他表示,将积极协调保险公司进行处理。

  北京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麦昌表示,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师女士的真实意愿是存款,实际中却签订了保险合同,该合同属于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可以要求撤销。

  华商报记者 赵国强 文/图

  接了个保险推销电话 卡上一万多没了

  邓女士:去年买过保险,今年不想再买 合众人寿保险陕西分公司:已将划走的钱退还

  邓女士去年曾在合众人寿保险公司给孩子买过保险。今年3月9日下午,她接到该保险公司业务员的一个电话,问她还要不要买保险,她明确表示不要,但隔了一天之后手机上却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显示自己卡内被划走了一万多元用于支付该保险公司保险费。

  接了个电话隔天“被买了一万元保险”

  邓女士告诉华商报记者,3月9日下午5时许,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合众人寿保险公司陕西分公司的,问她还要不要买保险。“对方推销了大半天,我明确表示不想再购买,最后他还是问了我一句,你的银行卡号没变吧?我说没变,就挂了电话。”

  邓女士说,去年她在这家保险公司买过一份关于小孩的保险。所以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对方都有留存。

  3月10日晚9时,手机上的一条短信让邓女士慌了神:“短信是交通银行发来的,说我的账户于3月10日由合众人寿保险公司代扣保险费10695.40元……”邓女士当时就打了两个电话,一个是询问交通银行客服,第二个电话打给合众人寿保险客服,双方都说两到三天给答复。

  保险公司愿退钱但要求签“电子投保确认书”

  3月11日,邓女士再次给交通银行客服打电话,询问是哪个网点扣走的钱?得到的答复是“银行看到邓女士的电子保单后,业务处理中心自动扣除的……”邓女士不解,没有自己的签名,银行能随便就扣走自己卡上的钱吗?

  邓女士只好找联系她的合众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员,这位姓韩的女士说,她以为提交了保单信息给银行后,会有一个10天的犹豫期,也就是说10天后邓女士决定不买这份保险了,这个钱一时不会被扣走,但她也没想到资料上网一提交,这钱就扣走了。

  和邓女士沟通后,保险公司愿意退钱,但要求她签一份“个人人身险电子投保确认书”,然后再走流程退费。邓女士对此有些不解:“确认书签了就等于我同意购买这份保单了,这就是银行扣我卡内钱的授权书,怎么能签呢?”

  “双方没沟通到位 业务员操作失误”

  3月11日,华商报记者就此咨询了合众人寿保险客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保单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网上完成的电子保单;另一种则是人工填写的纸质保单,邓女士此次生效的保单就是上网提交的电子保单。该公司陕西分公司李姓负责人说,据他初步了解,此事是由于业务员不熟悉流程,再加上双方没沟通到位、业务员操作上失误造成的。3月12日,该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就此向邓女士道歉,并已简化程序,没再让邓女士签署“个人人身险电子投保确认书”,经过他们与银行的沟通,划走的保险费已退还到邓女士的账户上。

  钱是追回来了,可让邓女士及家人担心的是,在没有得到本人签字确认的情况下,怎么就能将卡内的钱划走使用呢?“这是有很大漏洞的,账户太不安全了,我们已经给银监局打了电话,要讨个说法。”

  华商报记者 苗巧颖

  网购诈骗

  网上订了便宜机票票没出网站也没了

  华商报讯(记者景冀)春节前,西安市民刘女士为家人和朋友在网上订购了西安至昆明的往返机票,但直到现在,不仅没有拿到机票,订机票的钱也无法追回。她多次联系订票网站,对方电话一直关机,网站的页面也找不到了。

  昨天晚上9时许,刘女士向记者回顾了自己的购票经过。“家人计划2月8日去昆明,15日返回,2月7日晚,我在网上搜寻‘打折机票’,最后在一家‘民航票务商旅网’看到了西安至云南昆明的打折机票信息,当时客服人员说打了2.9折,最后,我通过网银支付了两个人的机票钱,包括机场建设费等一共1800元。”

  2月8日,刘女士要求对方出票时,却被告知没票了,可以给他们退款。经过与客服电话联系后,对方一位姓刘的先生表示只能退50%。“我们没有错,凭什么要扣除50%的费用。”在刘女士的要求下,对方又给了她一个客服电话010—56181419。

  刘女士多次拨打这个电话后,“最终他们说可以退给我全款,但没说什么时候退,电话就再打不通了。”

  昨日,华商报记者也拨打了刘女士提供的电话,提示音显示“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而“民航票务商旅网”网站也已经找不到了。

  华商报记者在网上发现,除了刘女士,还有其他消费者也在这家网站购买机票而遭遇欺诈。一位网友在网上爆料称:“刚被骗了5000多元。总共打了四次钱,第一次说信息不正确,第二次说付款方式不正确,第三次说没有经济舱,第四次说买的次数太多,系统自动被拉黑了,如果还想要这个票,要成为会员。成为会员最低为3800元。坑死人!”

http://news.hsw.cn/system/2015/0315/229420.shtml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陕西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支持企业发展
  • 西安:针灸将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 陕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证明办理实现“全省通办”
  • 刷脸时代警惕刷走隐私
  • 陕西建农村贫困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最高赔8万
  • 西安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调整为每人25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