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困难问题,兰州新区失地农民首场就业培训班于近日开班。到底具有怎么样的失地农民可参加培训、新区对失地农民采取怎样积极促进就业政策,将失地农民送上新的工作岗位呢?昨日,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兰州新区管委会一探究竟。原来,兰州新区将本着按需培训、分类就业的原则,对失地农民重点开展6大方面的技能培训。
万余失地农民可参加培训
在兰州新区的发展建设中,如何为失地农民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成为了今年新区工作的主要抓手之一。根据介绍,新区范围内年龄在16—45周岁,身体健康,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因新区建设成为失地农民的均可参加新区统一安排的就业培训。还将专门针对舟曲灾区转移安置群众安排开展就业培训工作。
目前,中川镇失地农民(16周岁至60周岁)共有13050人,其中, 16周岁至35周岁的共有7249人,有意向参加培训人数为2966人;秦川镇失地农民(16周岁至60周岁)共有3636人,其中,16周岁至35周岁的共有1598人,有意愿参加培训人数为365人。目前,两镇急需培训人员为3331人。
按需培训 分类就业
为帮助失地农民更好地就业,兰州新区将按照“新区统筹安排、企业支持配合、失地农民受益”的原则,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抓好以权益保护、求职技巧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和建筑工程、机械维修、农业技术、计算机基础等内容的技能性培训。而在整个培训中,兰州新区将以“按需培训、分类就业”的原则,做好各项技能培训。首先,提升非农就业技能,突出以“技能”为主题的培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按照“企业交订单,学校下菜单,新区付账单”的“三单式”方式,委托甘肃扶贫技术学校开展培训工作。
培养“专业型”失地农民
其次,提升农业专业化生产能力,突出以“专业”为主题的培训。依托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需要,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田间学校、远程教育等方式,大力开展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包括露地蔬菜、日光温室的规模化发展,苦水玫瑰、红提葡萄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技术,引导失地农民把经验、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实施者和应用者。大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现代农业示范区吸纳“专业型”失地农民就业。
开展创业指导培训
再次,提升自主创业能力,突出以“创业”为主题的培训。针对创业愿望强、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业务技能精的失地农民,按照个人自愿,分批集中进行创业指导培训。此外,以提升市场经营能力为主,突出以“管理经营”为主题的培训。重点面向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及有一定规模的经营管理者、农资营销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及农村便利店经营者等。
助失地农民走上公益性岗位
兰州新区还将开展突出以“公共服务”为主题的培训。通过生态林管护、城市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以及社区保安、托老托幼护理等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岗位,促进失地农民的就业,对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最后,提升学历层次和从业技能。针对“两后生”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开展以提升学历层次和从业技能的就业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对接实习指导、入学深造等方式,全面提升其科学文化素质,掌握一技之长。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行动计划”,鼓励和帮助“两后生”在提高从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历水平,把他们培养成为掌握一定基础理论、具有较高学历、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发展后劲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