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式反腐更有可持续性

时间:2012-12-11 09:39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前不久主持关于反腐工作的座谈会时,有专家学者表示,反腐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打持久战,不要搞运动,不要搞风暴,要靠制度。王岐山对此表示:“你们说新官上任三  把火,我们更希望的是润物细无声,不大搞动静,但是也不能有困难就不做。”(本报今日A07版)

    十八大之后,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场合多次厉声反腐,一批网络反腐案件迅速得到回应,各地纪委也及时查处了十余名问题官员。国内外舆论解读这种新气象时,用得最多的是“反腐风暴”这个词。

    不过,反腐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仅有决心和口号就能釜底抽薪,也不是靠抓几个负面典型、搞一场吏治风暴就能高枕无忧的。以往反腐工作的经验一再表明,如果反腐只停留在“风暴”的层面,而没有制度建设层面的推进,当运动式的反腐热潮过去之后,必然会陷入“前腐后继”和“越反越腐”的怪圈。

    正因如此,有关部门在肯定最近这段时间的反腐“战果”时,不应该满足于一时的成绩,而应该着眼长远,尤其应该从以往的反腐工作中充分吸取经验和教训,尽快将反腐工作从“反腐风暴”过渡到“润物无声”的常态化、制度化反腐。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制度化反腐的要义,在于建立一套完备而且行之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例如通过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防范可能出现的腐败,再例如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鼓励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只有监督常态化、惩治制度化,才能实现“润物无声”的反腐,也才不至于每查处一起腐败案件都闹出“大动静”。

    谈及“润物无声”式反腐,就不得不说到王岐山在座谈会上向与会专家推荐的一本书,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这已经不是王岐山首次推介这本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专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如今所面临的腐败问题以及社会危机,固然不是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形势的翻版,但类似的社会矛盾的蓄积、社会思潮的涌动以及吏治腐败问题,足以引起所有人的警觉。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在中共高层的表述中,反腐斗争经常被提到“亡党亡国”的高度,这表明中共高层对吏治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已有基本共识。要避免因为腐败导致“人亡政息”,仅有“反腐风暴”已经不够,推进反腐常态化、制度化已是势在必行。□汤嘉琛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 始终保持反腐败斗争的执着和韧劲
  •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反腐败斗争需常抓不懈
  • 反腐要坚决破除四种错误认识——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
  • 反腐败要迈开“纪检”、“监察”两条腿
  • 这三年,“习式反腐”渐入佳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