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要建遗址博物馆或考古遗址公园

时间:2013-06-23 22:03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吴永隆 点击: 载入中...

  四坝文化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西北网6月24日讯 据鑫报报道: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位于民乐县东、西灰山四坝文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昨日, 四坝文化暨民乐县东、西灰山遗址研究座谈会在兰州召开。未来几年,张掖市民乐县将体托境内占 地24万平方米的东灰山遗址,以及占地12.6万平方米西灰山遗址这两大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一座以保护利用四坝文化遗址为目的的遗址博物馆或考古遗址公园。
 
  四坝文化遗址升格国家级
 
  四坝文化,是青铜器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形成于中原地区的夏代纪年内。因最早发现于今张掖市山丹县的四坝滩而命名。截至目前又相继发现山羊堡滩、东灰山、西灰山、壕北滩、过会台等四坝类型文化遗址。向西,四坝类型文化遗址在酒泉、玉门也有发现。
 
  民乐县境内的四坝文化遗址最多,且规模最大。四坝文化东起山丹,西至瓜州。境内的东灰山遗址占地24万平方米,西灰山遗址占地12.6万平方米。
 
  1987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考古系联合对酒泉干骨崖、民乐东灰山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354座,出土陶、石、骨、铜、金、银、玉器等1003件。
 
  1981年,省政府公布民乐东、西灰山四坝文化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5月份,该遗址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四坝文化遗址的发现,可以准确的说民乐至少在4300--4400年前就有丰富发达的史前文化。”省政府参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表示,在东灰山文化层中采集到了完整饱满的小麦粒,而且数量很多,这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小麦标本。
 
  “东灰山的发现表明至少在青铜时代我国已开始栽培小麦。”郎树德说,东灰山河西四坝文化的发现,在学者的主张中认为中西文化交流在4000年前就开始了,重要文化遗存青铜器的发掘,证明西北甘肃河西地区是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地方。
 
  据郎树德介绍,四坝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中有一定含量的砒石,冶炼成砷铜,成为铜砷二 元合金;或加入锡石,冶炼成锡青铜;或在铜中加入一定含量砒石、锡石,冶炼成铜砷锡三元合金 ,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遗址,远古文明的灿光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闪耀。
 
  打造遗址博物馆或考古遗址公园
 
  一个地区,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对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区 域间旅游业、服务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也不言而喻。
 
  近年来,民乐县对四坝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已经形成了初步思路。据介绍,为了更好的保护 这一文化遗存,民乐县已派出专门的文保员,对控制范围内土地实施严格监管,严格杜绝区域内任 何建筑实施。
 
  民乐县还将通过学术研讨,邀请国际、国内的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环境史、社会学等专 家学者,研究探讨四坝文化及东、西灰山人的种族、活动范围、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等相关问题 。
 
  据民乐县有关负责人介绍,民乐县将利用东、西灰山遗址年代早、占地面积大、出土 文物丰富、研究价值丰富的优势,建成一座集保护、陈列、研究为一体的结构合理、设施先进、面 积适中的四坝文化遗址博物馆或考古遗址公园。
 
  同时,利用东、西灰山遗址距离近、规模大、出土文物多的优势,将两个遗址公园与工业园区 、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去连成一条史前文化与新兴工业、现代农业对比观光旅游线路,充分利用文物 资源吸引游客的优势,加快旅游产业建设步伐。
 
  (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news/)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省公布5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国文物保护单位兰州文化宫:古建筑内游客随意抽烟喝酒
  • 甘肃省博物馆两项技术首获国家文物保护专利
  • 五泉山太昊宫维修项目上报国家文物局
  • 兰州60万保护勘探元明肃王墓文物
  • 挖掘“敦煌文化”内涵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