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家湾彭家坪老工业基地陷入尴尬境地

时间:2013-07-04 21:3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谈应霞 点击: 载入中...

  说乡就是城  是城又像乡


  虽然从地理位置来说,七里河是兰州市的中心城区,但在整体发展上,这里二元矛盾突出,城区繁华而农村落后,尤其是占地面积较大的西南部农村地区。在这方397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城区还不足30平方公里,而农村面积占到了370平方公里。因此,城市化建设在七里河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整乡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新名词的出现,近在城市边缘的黄峪、彭家坪、西果园、八里镇等坐落在七里河南部地区的乡镇已经开始在城市化的大旗之下自觉地向城市融入,也因其丰厚的土地资源而成为投资的热土。

 

 

   近几年来,七里河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实施城市化建设可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西南部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的黄峪乡整乡推进走城郊型城乡一体化路子,重点实施“新型城镇带动、生态移民搬迁、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配套”四大工程,打造黄峪新区;彭家坪镇也正在积极进行城中村项目改造;晏家坪、龚家湾地区也成了兰州市保障房建设的前沿阵地,城市化建设已经成了七里河西南地区蓬勃发展的“加油机”。随着城市人口及产业架构的更新换代,这些地区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就在农村地区全面城市化、城镇化的同时,处在它们前沿阵地的城乡结合部却因为各种基础、公共设施的缺乏而多少有些尴尬了。不仅制约了这些区域的快速发展,而且影响到了与它们紧紧相连的农村地区。如何使城乡结合部协调发展,发挥它们农村城镇化桥头堡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思量。


  从老工业区到“双百万”宜居区


  上世纪五十年代,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号召,一大批外地企业迁兰,为兰州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龚家湾也成为搪瓷厂、热水瓶厂、玻璃厂、胶鞋厂等一大批轻工业基地。在历史发展中,这些老工业企业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落,尤其改革开放后,这些老工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逐渐冷清了下来。自90年代末相继破产,龚家湾、晏家坪这些老工业基地经历着涅槃之痛。如今,这些早在一五时期就分别从上海、天津等城市迁入兰州的企业只是留在了老一辈人的记忆之中。


  作为七里河西南地区的城市之尾,农村之首,龚家湾、晏家坪地区近几年在住宅项目的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惊人的。随着兰州市保障房建设项目的纷纷落地与七里河区“五坪”的实施,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层住宅取代了曾经破败不堪的棚户区,旧厂房。自2006年七里河西南地区最早的住宅项目建兰丽苑在龚家湾开建以来,这块仅为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下变成了脚手架下的大工地,大片的土地吸引了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随着建兰丽苑、和泰家园先后建设完工,人们陆续入住,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小区在这里崛起。据了解,包括建设完工项目、在建项目以及已奠基项目多达10多个。可以说,建兰丽苑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引爆”了龚家湾地区住宅项目的建设高潮。而与其毗邻的晏家坪也不甘落后,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使得这块“静土”也成了开发商们争相投资的热土。10个保障房项目在这块2.9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地开花。


  随着一个个功能、设施齐全的现代化住宅小区的建成,曾经因为破产企业聚集而略显败落的棚户区以及具有明显城乡接合部特征的龚家湾形象正在被取代。仅从这种感观上的变化不难看出,作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的龚家湾、晏家坪正在由一个破产企业聚集区向宜居区转变。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看中了其丰厚的土地资源,纷纷投入到了住宅项目的大建设中。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今,龚家湾地区的住房建设面积已经远超100万平方米,而晏家坪地区的住房建设面积也在100万平方米左右。一个仅6平方公里左右的地方,“双百万”面积的住房建设人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记者沿武山路一路向西行走,马路两边高耸的住宅楼不时会映入眼帘。与街边纳凉的老人们谈起,大家无不认为龚家湾这几年的发展是飞速的。“原来我们这个家属院就算是标志性建筑了,可现在与近邻一栋栋的新建的高层比,简直就象龚家湾原来低矮破旧的民房了……”在龚家湾十字,家住轴承厂家属院的指着不远处的一处新建建筑群说,“你看那边,几十层的楼都盖起来了。这要在以后,人都住上了,龚家湾也就更红火喽。”


  “以前晏家坪上来了哪里能看到几栋象样的楼呢?这条路两边基本都是棚户区,马路两边到处都是垃圾。这两年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你看省建的这两个大的小区都建起来了,二公司已经入住了,一公司的正在粉刷,估计也要马上入住了。建院的也正在建,仅从面貌上来说,晏家坪这两年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刚晨练完的孙女士站在晏中街上热情地给记者介绍着发生在这里的变化。


  人口膨胀暴出单向发展的弊端


  虽然,近年来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但从地域上来看,不管是龚家湾还是晏家坪,它们都没有摆脱城乡结合部的的影子。尤其龚家湾地区,它不仅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彭家坪新区的前沿门户,更是连接着周边地区黄峪乡、彭家坪镇以及晏家坪的重要桥梁地带,可以说,龚家湾是七里河西南部地区的桥头堡。虽然, 一座座住宅项目的建设落成改变这个地区的整体面貌,然而,就在城市面貌被改变的同时,新落成的住宅也吸引了大量人口的突然涌入。这就使得原来就落后的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显得滞后了很多,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据龚家湾街道办事处粗略统计,当地常住人员加上周边几所大学的学生以及黄峪、彭家坪及晏家坪三地的居民,每天在龚家湾十字消费的人群已经达到了20万人左右。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面前,这里却没有几家上规模、上档次的商贸场所。“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了,感觉生活是越来越方便了,但就是缺一些上规模的商场、酒店什么的,年轻娃们一出门都往西关、西站跑,因为在这里没有她们可以消费的地方。”从电机厂退休的职工陈师傅坐在龚北路的一个棋摊上,一边看着棋友们下棋一边悠悠地说:“你看看这个市场有多热闹,这会还不算是人最多的时候,要到下午5点多6点后,这个十字上下两边全是卖东西的小摊,一些摊子直接就摆到十字中间去了,红火得要命,人挤着人,车连着车,一看那场景,你就知道,龚家湾的人消费能力还是有的。”记者看到,在龚家湾十字南北两边,两个包括蔬果、副食、日杂、服装等的综合市场里人头攒动,各种吆喝之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但总体给人的感觉有些乱。


  “以前我们这边全是厂区,没有多少流动人口,但随着这几年的发展,流动人口我感觉已经超过我们当地人了。因为几乎每家出租房都住满了外地人,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水也不够吃了,垃圾也多了。”居住在龚家湾四村的李女士说。她告诉记者,我女儿已经三岁了,眼看要上幼儿园,可周边除一个私办园之外,再没有其它可选。“龚家湾这几年盖起来了多少楼,人也比以前多了很多,可配套设施基本都没有变化,路还是那么窄,消费场所还是那么的少,学校医院也没增加,休闲场所更是没有,说实话,除了房子越盖越像城市外,其它的配套设施远远落后于市区。”李女士说。


  在记者采访中,李女士所反映出的问题几乎成了现居龚家湾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咱们别的什么都不说,就拿与老百姓利益最切身的出行问题来说,公交车近20年才加了5辆车,而且还向前延了四站路,这就等于现有的25辆105路公交车要承担起来龚家湾、彭家坪、晏家坪近20万人的出行,早晚高峰因人太多不上公交那是常有的事。偶尔有急事有打车吧,出租车根不上来,就因为路太堵,而且时常一堵一两个小时,出租车司机根本不敢上来,这就是表面的城市化带给我们最直接的影响。”已经在龚家湾居住了30多年的张先生说,“作为城市的一份子, 我们也非常希望自己居住的地方越来越象城市,但这种希望不是表面的看盖了多少楼,而是在道路、公交、学校、医院、商超、公园、广场等各种配套设施的全面跟进的城市化。我们不仅需要感观上的改变,更需要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出行等全方位的城市化。”


  “我们这一片是挣死交警,急死司机,愁死居民的路,有什么办法呢?”家住胶鞋厂的蔡先生埋怨着说。他告诉记者,随着龚家湾、晏家坪住宅小区的增多、彭家坪高新区企业的入驻,这一片区增多的不仅仅是人口,还有车辆,再加上武威路承担着兰州市过境公路的重任,七里可南部城乡结合部的出行已经成了困扰当地居民的一大难题。“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是近几年来,包括龚家湾、晏家坪地区的发展是很快的,人口应该增长了不少,可路几十年了,就是这么一条路,能不挤吗?有一点,我们特别不明白,应该说城市化是好事情,可我们的城市化发展却忽略了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步发展,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畸形发展,如此再发展下去,不知道除了已经体现出来的交通问题外,还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会出现。”蔡先生分析说。


  城乡结合部协调发展为“后方”打好基础


  前沿阵地的飞速发展延伸到了与其紧紧相依的彭家坪、黄峪等地。2012年5月16日,在七里河区彭家坪百姓的热切期盼中,七里河区彭家坪镇龚家湾村城中村改造石家地安置小区正式开工建设。该安置小区为兰州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改造小区,总占地面积约166市亩,其中住宅面积151021余平方米,约1322户。该项目计划投资约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当地老百姓的住房条件。同时,该项目也是七里河区组织实施的加快城乡发展,提升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对于加快推进七里河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仅仅一月之隔,2012年6月,市区两级政府对于黄峪乡整村扶贫开发的行动正式启动,由兰州市政府制定的《试点意见》提出, 充分利用黄峪乡政府所在地王官营村近郊主城区的优势,将王官营村作为移民安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验区,以房带镇、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大力实施后山5个行政村整体搬迁下山工程,规划建设百万平方米住宅小区,放开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民工购买该小区保障性住房,增强小城镇吸附力和带动力,尽快形成小城镇集聚效应。城市化的浪潮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着七里河“小城大村”的面貌,也使如火如荼发展之中的城乡接合部及农村地区在融入城区的同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然而,作为前沿阵地,单向城市化的发展已经使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及公共配套设施出现严重滞后,这不仅仅影响到了当地的进一步发展,更是影响到了其后方的城市化脚步。


  如何协调城乡结合部的整体发展,为城镇、乡镇的全面城市化打好基础,记者就此问题采访时,一位奋战在七里河南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工作人员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告诉记者,城乡结合部是二元体制直接冲突、城乡差距最为明显、发展“断层”最为深刻的地带。普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滞缓,人居条件难以改善的状况。只有解决好城乡结合部的协调发展问题,才能适应和促进其后方城市化的步伐,为实现全面城市化打好基础。他认为,要把城域内的市区和农村当作一个整体,依据前瞻性的战略研究,制定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彻底改变规划滞后造成盲目建设、频繁拆迁等损失浪费的被动局面。要把城乡结合部规划同吸纳人口转移、促进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功能、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另外,要充分利用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发掘自身的发展优势,整合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使城乡结合部成为推动城镇现代化和带动农村现代化的双重典型。城区规划内的城中村,按城镇总体规划进行土地资源的整合,建设现代化的居住区、商贸区、工业区。对城镇外围农村,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因地制宜建设集约养殖区、设施种植区、生态涵养区、旅游休闲区及现代加工物流园区。


  “我们目前对城市化的做法有片面的,这种形式上的城市化不仅对经济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因各方面配套设施的不足而引出多种矛盾。所以,我认为,作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城乡结合部将消失,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一定要消除城乡分治造成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城乡差别。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延伸城镇的公共服务功能,供水、供气、供热、排水、供电、通讯等管网及路网、公共交通网络要纳入城镇统筹建设范围,使城乡结合部的广大居民都能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和均等公共服务。”这位在城乡结合部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不愿留名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城市化步伐助推餐饮业蓬勃发展
  • 龚家湾的城市化道路之思考
  • 兰州养老产业艰难中前行
  • 从村民到居民还有多远
  • 地缘优势发力迅速告别村镇 8年崛起和平新城
  • 拉大框架交通引导开发 北环路建设改变城市格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