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万人社区管理大变革

时间:2013-11-17 20:57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唐华伟 点击: 载入中...
  阵地标准化 服务特色化 管理精细化
 
  日前,在城关区东岗西路街道东岗西路社区里,一场名为“你对服务对象知多少”的考试吸引不少居民参加,18名服务社区居民的“网格员”迎考:随机抽出服务范围内的5户居民,写出他们具体的家庭情况。
 
  这些“网格员”服务的群众数量从100多户到300多户不等,随机抽出5户不可谓不严格。然而考试结束后,经过与登记信息核对后,这18位“网格员”得分都不低!
 
  居民住宅楼67栋、1万多人口,与其他社区相比,城关区东岗西路街道东岗西路社区可算个“胖子”。算上公益性岗位,社区全部的工作人员也不过21人,平时庞杂的事务可让这些“管家”忙得不可开交。如今,兰州的“万人社区”越来越多,比如,城关区的东岗西路社区、安宁的科苑社区……这些大社区的出现,为社区服务居民提出新的要求。
 
  (每一个社区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居民有事就找社区责任人,东岗西路社区正在按照阵地标准化、服务特色化、管理精细化的理念,探索现代城市大社区治理结构,其特色服务成为兰州万人城市社区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
 
  不考记性考服务,就考居民情况知多少
 
  作为兰州市典型的城市社区,东岗西路社区辖区东至东岗西路571号,西至东岗西路813号,居民住宅楼67栋,常住人口达10924人,是东岗西路街道人口最多的社区。自社区2011年起开始实施网格化管理,将辖区内数千户居民划分成若干网格,由18楼院长分别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服务。
 
  东岗西路社区位于盘旋路至广场东口之间,是商业繁华路段。为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18个“网格员”每天都要在自己负责的片区走访,时间一久,对每户家庭的情况自然烂熟于胸。
 
  但一开始,这样细致的工作也引起了一些“反作用”。早在摸底阶段,“门不太好进、脸不太好看”就已经成为入户调查遇到的难题。现在人对隐私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人户分离、工作时间不稳定等因素也导致了“入户难”。
 
  “网格员”们交流后决定,将服务对象分为几类,对于家有高龄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进行持续的、每月三四次的走访,而对于无特殊情况的家庭,减少入户频率,以免造成服务扰民。
 
  “都是‘上班族’,我们要入户时,人家也要上班,有的还出差在外地,谁都不容易。所以网格员是‘白加黑’、‘五加二’,连轴转,主要配合居民的时间。”今年65岁的蒋月芬老人是东岗西路社区的网格员,也是一名楼院长,负责旧大路东段单元楼300多住户。为了进行入户调查,让居民理解,网格员很早就在楼院开始了宣传、摸底工作,“晚上入户也有纪律,既不能打扰居民做饭、吃饭,也不能打扰人家休息。这样多数居民都很配合。”
 
  晚上入户也有不便的地方。有些居民担心让陌生的调查员入户不安全,便隔着门对话。遇到这种情况,网格员只好站在楼道里,趴在墙上填写内容。为了不让楼道里的声控节能灯灭掉,不得不一边跺脚、一边填。
 
  而在中高档社区入户调查则多了一道手续——提前与物业沟通,这也直接影响到入户调查的效率。“住户都交了物业费,不希望被陌生人打扰,所以我们必须先通报,获得人家同意,网格员再上楼。”蒋月芬说,“我们在入户调查的同时,也尊重业主的权利,虽然效率低了一些,但是结果会更理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交流,哪家有高龄老人、留守儿童需要照顾,哪家就业情况不理想需要介绍工作,邻里之间有什么矛盾需要调解……“网格员”对居民的情况要了如指掌并主动服务。不仅如此,网格内的环境卫生、设施安全、消防隐患等都是他们关注和负责的对象。
 
  “现在,像这样的考核都比较常规化了。”东岗西路社区书记吴治斌介绍,“网格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对“网格员”的考核日渐规范,目前,对“网格员”的考核都会按居民满意度、数据更新速度、“网格员”日志等项目分别考核。)
 
  不比高楼大厦有多少,就比邻里关系有多深
 
  砖瓦结构的大杂院相继拆迁,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不断崛起,东岗西路社区作为兰州市老城区“特色”鲜明的城市社区。在城市不断变高、变大中,邻里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回头想想10年前住的大杂院,好像现在每个人都住在各自的小格子里,房子大了楼高了,邻里亲情却淡了。”东岗西路辖区的陈永新先生,在搬过两次家后,对此深有感慨。
 
  陈宏兵60多岁,土生土长的老兰州。10年以前,陈先生还和五户人家一起住着的杂院,只要有人在家,房门就不会上锁,邻居一经过,不忙的话还会探头进来打个招呼。院子里会放有简单的石凳、板凳,闲来无事,几个人坐在院子里,也能聊上三五个小时。院子里实在找不到人,到小巷晃悠一圈,总能找到聊天的熟人。
 
  对于那个温情时代,不少居民都与陈先生有着相同感受,那就是当时的居住条件虽然差些,但邻居之间走动频繁,关系密切。有一种洋溢着家长里短、人间烟火气息的温情。
 
  (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住房改革、住房市场化,城市居民的居住类型呈现多样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陈先生2000年搬进位于盘旋路的一个公寓小区,那是一个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小区,但邻居之间极度缺乏交流,别说整个小区,就是同一单元的邻居也不一定都能认识。关上房门,各家就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
 
  “以前邻居们之间知根知底,见面相互主动打招呼,住进新小区周围都是陌生人,很自然地会在内心产生自我保护意识,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事。”陈先生刚住进新小区时,第一次和对门邻居在楼梯上碰面时,也曾尝试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两句话没说完,邻居就“有事”转身走了。从那以后,陈先生和邻里的交往也“拘谨”起来。
 
  为了改善邻里关系,东岗西路社区通过各种邻里活动,集中解决一批邻里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开展一系列增进邻里感情的活动。“邻里趣味运动会”、“健康知识大讲堂”、“困难协调会”、“送医药上门”、“邻里大家帮”等诸多活动接连不断。
 
  “今年,我们再没受冻,享受到了暖气了,孙子也不用在担心冻感冒了。”这是东岗西路社区居民刘民老先生的感慨。原来,去年底由于供暖主管道锈蚀等设施老化,辖区三不管楼院张家巷1—9号楼供暖成了一大难题。为此,社区通过“困难协调会”组织协调居民,寻找施工方。通过协调筹集款项,社区出面将问题最严重的三不管楼院供暖主管道重新更换,230户、上千居民将直接受益。
 
  (“我们在工作中也反思邻里关系淡漠的原因,住在一起的居民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工作环境和生活圈子,大家很难找到共同语言和共鸣成为重要原因。”吴治斌坦言,所以通过社区组织团体活动,打破高楼大厦里的冷漠。当然,这种方法证明是奏效的,居民也彼此能找到自己的邻居,老年人总能凑够打麻将的人数。
 
  现在,正是通过社区活动这个平台,为邻里关系变革带来一丝契机。“楼盘入住之初,来自四面八方的业主,多少有些防范心理,但同住一个小区,有共同的利害关系,有交往的愿望,而通过社区活动这种方式,亲密同时又保持现实的距离,符合现代人的社交心理,因此受到欢迎。”)
 
  不怕社区老人多,就怕无人为老人“兜底”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传统养儿防老模式受到现实挑战,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万人社区服务者的面前:如何让空巢、独居、残疾老人安度晚年?
 
  “我马上就到。”一大早,社区助老员专干周玉玲女士到社区报到后,就急忙赶往社区空巢老人孙平的家里。
 
  “我得抓紧。”和记者刚打过招呼,周玉玲匆匆换上外套,一溜小跑赶到老人家里。一进门,她马上开始打扫卫生。一会儿工夫,屋子干净了,把老人扶到床上,打开电视,换上老人爱看的电视剧,又提上篮子出门买菜……
 
  “小周就像我闺女,对我好的好,有时我发脾气,她从不计较,还笑呵呵地给我讲笑话。”在孙平老人的嘴里,周玉玲的称呼更像孩子。老人说,时间长了,她们无话不说,现在谁也离不开谁了。
 
  周玉玲的岗位是公益性的,2012年1月份开始,就由社区为老服务站安排照料孙平老人。“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给老人做饭、打扫屋子,帮老人外出跑腿,服务站会对她的服务进行考核,工资由区民政局负责发放。”东岗西路社区书记吴治斌说。
 
  “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200名。”吴治斌记告诉记者,当时在上级部门和街道办的帮助下,社区探索、尝试整合辖区单位资源,成立了“为老服务站”,专门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开发、指导、管理和监督,社区有了自己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居家养老服务员主要以社区失业人员为主,在这里也有‘地利、人和’优势。”吴治斌介绍,一方面老年人对服务员知根知底,愿意接受他们,也为“4050”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社区失业人员也愿意在居住地附近工作,既能挣钱又兼照顾家庭。
 
  “不用离家、服务上门、政府还补贴服务费用,我们的居家养老模式日益受到老年人的青睐。政府通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为经济困难、无法自理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吴治斌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员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应该专业化。
 
  (“我们的服务之所以受欢迎,关键在于找准了定位。”吴治斌表示说:“像为老服务站为使社区老人们享受到内容丰富、优质规范的居家养老服务,专门确立‘三定’服务准则,即:定人、定时、定点,通过这种形式让服务员和老人互相信任,这样,临时服务人员对服务对象不了解的情况在这里就不会出现。”
 
  在东岗西路社区,以“尊老助老、以诚相待、真情沟通、服务周到”为理念,制定的“三定”服务准则,开展免费为老人洗一次头、剪一次指甲、聊一次天、量一次血压、打扫一次室内卫生、开展一次社区“夕阳红联谊会”的“六个一”为老服务,为社区老人们“绘”出一幅安度晚年养老图。)
 
  (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dxbei.com/news/lzsq/cs/)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三不管”楼院遇难题 靖远路社区全力帮助解决
  • 我市拟认定52个社区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
  • 城关区200多名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 兰石社区为居民配发干湿分类垃圾桶
  • 兰化22街区社区开展庆“八一”系列活动
  • 43名社区人员与一个“40岁的孩子”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