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寸之间纵览大千世界

时间:2013-12-12 20:3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孙雅彬 点击: 载入中...
  和禄家巷社区老“票友”聊门票
 
  在禄家巷社区里闲聊,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从门里进来。“老刘,最近怎么没见。是不是又到外面交流去了。”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老刘是我们辖区有名的“票友”,他可不是好唱戏,而是好收集门票,从塑料门票到磁卡门票,有不少“宝贝”。
 
  对旅游的热爱是铁路退休职工老刘收藏门票的最初原因。“早年,因工作的缘故多有机会去外地,会顺便到各个景点看看。那时,把游园的门票保留下来完全是为了留住那些美景佳境的记忆。”后来老刘发现,小小门票内容不只涉及名山大川、寺庙古刹、名人故居、帝王陵寝、湖泊瀑布、楼阁亭台、自然风光等单纯的景物图片,还涉及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文化、民间艺术、自然地理等多学科知识。“一些旅游景点门卷将景点的典故、传说、来历都印在了票背上,收藏这样的门票,即增长知识又丰富眼界,何乐不为。后来,我发现各个城市的门票在规格、设计等方面都体现出非凡的地方特色,张张纸质精良,设计高雅、色彩斑斓、风格迥异像一幅幅工笔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于是就萌发了专门集藏门票的念头。”
 
  “我国的旅游门票材质经过了纸质、塑料、金属以及磁卡式的变迁。”老刘说,小小问票,学问可大着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门票印制非常简单,大多为纸质。且印刷简单,单色文字为主。面值多为五分钱。到了80年代中期,旅游景点门票设计逐渐精美,材质由单一的纸质朝多样化方向发展。“塑料质地的门票就是这时出现的,其色彩较鲜艳,并制作成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等不同的式样风格。同时还出现了极少木质的门票。” 据老刘介绍,2000年以后,门票“进化”为既是票据,又有景点介绍、路线指示,服务热线等,带有“广而告之”的性质。其外观有明信片型、书签型、快照型、地图型、工艺品型等,包括彩色摄影版和国画版等。日益精美的门卷大大更是提高了他收集的兴趣。
 
  近年来,国内一些景点门票价格提高的幅度很大,100元以上的门票已屡见不鲜。“从计划经济时代一张门票只有几分钱、一两角,而现在少则十元多则七八十、百余元,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老刘觉得“方寸之间”的门票却浓缩着大千世界,可以见证整个社会发展的历程。所以,他愿意将收集门票坚持到底。
 
  (更多内容请点击大西北网http://www.xbnews.cn/n/xiguan/)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