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走亲戚”缘何沾染“火药味”?

时间:2014-02-04 09:45来源:新华网 作者:姜辰蓉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2月4日讯  据新华网报道 春节期间走亲戚,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这本是亲戚间联络感情,互相慰问的一种亲情大交流。但是,近年来,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这一传统年俗产生“恐惧感”,“走亲戚”正在变为一场场沾染“火药味”的“智勇大冲关”。对此,专家指出,“中国式走亲戚”需要相互理解,把“逼问”变为真心的关怀。同时,还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引导,让民俗在沟通亲情和尊重个人隐私之间找到契合点,才能更有生命力。


  “洛阳亲友相问”难倒英雄汉


  过了大年初一,按传统民俗,正是走亲戚的时候。但是,对许多80后、90后年轻人来说,这也成为一年一度最“糟心”的时刻。有网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注定让人无处可逃。


  从北京专程回老家西安过年的张先生,因为春节与亲戚们的“遭遇战”而分外头疼。结婚几年,张先生并没有生孩子的打算,他一直很享受现在的二人世界,空闲时间能够不受干扰的练书法、看画展。不过,他的感受跟亲戚们却讲不通,“为什么不生孩子”的追问不绝于耳。


  “这是我的私事,根本没有必要跟别人交代。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对我穷追猛打?”张先生说。不胜其烦的他,在微信朋友圈放出“狠话”:“再有亲戚追问生育问题,就放狗咬他们家孩子!”


  无独有偶,在西安打工的程女士也对“走亲戚”有着由衷的恐惧感。“每年过年我都要被亲戚们逼问,为什么还不结婚?其实我才23岁,在大城市还不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是在老家农村,比我小的早早都嫁掉了,搞得我跟‘剩女’似的。”程女士说。


  程女士说,亲戚们可怕处在于,轮番上阵,一拨唱罢一拨登场。“虽然我无所谓,但是架不住爸妈面子搁不住。一遍遍被数落,老人们难受,我心里也过不去啊,简直是受罪。”


  一位网友也在微博里吐槽:“今年走亲戚时的炮火果然比之前更猛烈了……同辈里就我一个单身了,就连最小的堂妹也怀孕了,甚至连侄女都找男朋友了。这次所有炮火都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奶奶还抱着我的手哭说就只剩我一个没法让人放心。简直太可怕,救命啊!”


  同时,随着“二胎”政策的启动,春节期间被“七大姑八大姨”逼问“何时生二孩”也成为许多小两口的新烦恼。而这也成为马年春节“逼问排行榜”的一大“新话题”。


  “中国式亲戚”缘何“猛于虎”


  原本应该充满浓浓温情的“走亲戚”,缘何在许多人眼中反倒“猛于虎”?


  对此,北京某媒体编辑闫婷表示,这其实源于现在年青一代独立性增强,家族观念变淡。“这可以说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强调个体、独立的现象。而这种价值观和传统有了出入、碰撞。”闫婷说:“年轻人认为结婚、生孩子等都是自己的私事,但是老一辈的亲戚可能认为这是关系到家族整体的事情,这就是冲突。”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燕指出,现在社会生存压力加大,很多年轻人在生活中都有不如意、不愿向人提起的一面。他们对此不是没有意识到,而是限于种种原因无法解决。亲友们的追问并不能对他们解决现实问题有任何帮助,只能加剧他们的心理压力。


  一位网友对此也表示同感:“一到过年,亲戚串门和你各种客套,问你收入,问你有没有对象,然后苦口婆心的劝你早点找,让父母省心。还感慨万千的给出各种指导意见。好像你还没结婚,以后就注定上街四处要饭,住养老院似的。我不也想早点找个结婚,省得每年这么逼,可是这个不得自己觉得合适才行吗?其实过年,谁不想回家和家人团聚轻松下,这样真心没法再回家过年了。”


  专家还指出,从更深的层面看,这也是中国社会流动性加强产生隔膜的体现。“过去,人们都住在一个村或者周边相隔不远的地方,互相的生活情况都很了解,知根知底。现在很多年轻人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生活,他们的观念已经更新了,但是他们的父母、亲戚很多还在三、四线城市,彼此的生活交集减少,互相了解程度降低,又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这使得许多问题变得突兀。”


  重拾亲情需多方给力


  目前,许多年轻人把“走亲戚”用“围剿”等沾满“火药味”的话语来形容,网络上甚至流行起走亲戚“智勇大冲关”、“见招拆招”等攻略。对此,专家指出,走亲戚是中国春节期间人们交流感情的古老习俗。在时下人们居住分散、见面机会减少的背景下,应该更是难得的交流机会。因此,需要彼此之间互相体谅,多让人们体会到温暖,而不是催逼。


  “作为年轻一辈,我们能分得清什么是善意的关怀,什么是恶意的攀比。关怀需要注意方式,攀比就实在令人难以忍受。”闫婷说:“我觉得亲戚应该珍惜过年的见面机会,本着多增进感情,少给彼此添堵的原则,进行换位思考,互相体谅。”


  张燕指出,就业、购房、婚姻等是很多年轻人的“硬伤”,对这些问题的追问,难免让人不堪重负。而很多长辈们由于生活环境、经历不同却很难体会到这一点。对此,建议开展一些社区、乡村教育、宣传,提倡新民俗,提倡宽松的过节氛围,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家庭温暖。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翀指出,春节是产生于农耕社会的节日,在对接现代商业化社会的民俗传承中,必然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当过去的大家族向现代小家庭过渡,春节期间的短暂融合就会令矛盾凸显。因此,社会需要加强对文化教养、个人价值养成的倡导,让民俗在沟通亲情和尊重个人隐私之间找到契合点,才能使之更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