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脱贫故事|扶智又扶志

时间:2019-01-07 14:51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中国扶贫在线 点击: 载入中...

 
“你们要懂得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覃小丹合上课本后,又多嘱咐了一句。教室里的女孩似懂非懂,但也点了点头。今年32岁的覃小丹是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的一名老师。9年前,她是学校第一届巾帼励志班的学生。
 
  在海南,一度有六成农村贫困家庭没有能力,也不想送女儿继续上学。为了生存,才十几岁的女孩只能外出打工。覃小丹也走上了这条路。“刚开始回海口工作的第一份工资,每个月收入400块钱。以前没文化、没技能,只能干苦力活。”覃小丹也想有一技之长,但自己离开学校多年了,到哪儿去学习呢?
 
 
 
  为了帮像覃小丹这样的女孩走出困境,2009年7月,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联合省妇联创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这下,贫困家庭女孩终于可以继续上学了。
 
  重回学校,改变了覃小丹的命运。她一直满心感激:“从毕业到现在,我都已经工作6年了。现在的工资是一个月4000块钱,我还用工资给爸妈在家里也盖了房。”
 
 
  9年来,海南省共有8740名女孩走入学校,6138名女孩顺利毕业。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如今,“巾帼励志班”已在海南省所有中职学校全面推广。
 
 
  往马牙雪山深处行进,一路房舍稀疏。车至公路尽头,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内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抓喜秀龙乡代乾教学点,出现在天地交接之处。51岁的张拉毛东智在这儿当了29年老师。去年,学校生源不足,学生迁到邻村小学,张老师随之也被调入城关二小。很久以来,抓喜秀龙乡孩子学知识只能坐在家门口,等老师骑马背着黑板到来。
 
 
  张拉毛东智对那段苦日子记忆犹新:“那时候学校只有桌子,凳子。水,我们到河里面自己去挑。一人一盏小煤油灯上晚自习。没有暖气,老师带着学生去捡牛粪取暖。学生睡的是大通铺,吃的食物需要教师每周末骑马去县城购买,一趟往返就要耗去两天。”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启动行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旨在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抓喜秀龙乡代乾教学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室里面安装了班班通,可以通过网络授课;学生们有了音乐室,配置了钢琴、电子琴等;机器人社团也建起来了。这样一来,抓喜秀龙乡的孩子们也可以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按照个人兴趣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除了代乾教学点,天祝县各学段9762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孩子全都有学可上。张拉毛东智说,看到孩子们吃饱了、学好了,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一样,特别幸福。
 
  如今,海岛与雪山两两相望,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回荡着朗朗书声。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制作单位:杭州二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云南昭通靖:安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助力脱贫
  •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驻村“第一书记”——脱贫路上“领头雁
  •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电力服务助推农牧民旅游致富
  •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守望相助携手共奋进 初心照亮北疆脱贫路
  •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草原深处的致富新“稻”路
  •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针尖上的民族风 绣出多彩生活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