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一等奖,一个特等奖,国宝级科学家刘永坦“逢敌必亮剑”

时间:2019-01-09 15:21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央视网 点击: 载入中...
 
  央视网消息:剑气飞关月,书香不是花。
 
  他是聂力将军口中“难得的帅才”,
 
  看不到滚滚硝烟,听不到震天锣鼓,
 
  他却始终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
 
  他是“两院院士”,
 
  一生将目光锁定在海洋和长空,如侠士般剑指长天;
 
  他是刘永坦,
 
  我国著名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奠基人和引领者。
 
 
  继1991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之后,今天,他再次站在了人民大会堂的聚光灯下,领奖台上。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刘永坦觉得这是一种无上的光荣。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做成了点儿事。这事离开团队的力量也是绝对无法做到的。这份殊荣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的团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
 
  朴实谦虚的话语背后,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新体制雷达发展史。
 
  少年立志
 
  1936年12月1日,刘永坦出生在南京一个温馨的书香门第。
 
  生逢乱世,出生不到一年,就饱尝10多年流离之苦。
 
  “永坦”不仅是家人对他人生平安顺遂最好的祝愿,也是对国家命运最深的企盼。
 
  年少的刘永坦,
 
  忘不了昏暗的菜油灯下,母亲诵读爱国诗词时动人的声音。
 
  忘不了父亲告诉他,科学可以救国,可以振兴中华。
 
  1953年,刘永坦怀着投身祖国工业化的决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工大,从此奠定了他向科学进军的坚实基础。
 
  异域勤学
 
  1979年6月,刘永坦来到英国进修,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的人员之一。
 
 
  “我是一名中国人,我的成功与否代表着中国。”
 
  他常常这样提醒自己。
 
  设计—试验—失败—总结—再试验……无数个日日夜夜在刘永坦的钻研中悄无声息地溜走。
 
  而勤奋、刻苦和才华,却为刘永坦赢得同行的信赖和赏识,获得了全程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
 
  “他的贡献是具有独创性的。”与刘永坦合作过的教授谢尔曼如此评价。
 
  “中国必须要发展这样的雷达!这就是我要做的!”
 
  传统的雷达虽然有“千里眼”之称,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世界上不少国家因此致力于研制新体制雷达,从而使“千里眼”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
 
  1982年初春开始,刘永坦“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正式启程。
 
 
  归来报国
 
  奋战10个月,一份20多万字的《新体制雷达的总体方案论证报告》诞生。刘永坦归国后,一心扑在了“新体制雷达”研制上。
 
  800多个夜以继日的努力、数千次从零起步的实验、数万个测试数据的获取,“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预研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1986年7月,航天工业部在哈工大举行了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成果鉴定会。50多位专家认真审查、讨论和评议,一致认为:原定方案可行!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完善雷达系统设计并建立实验站的条件。
 
  从此,新体制雷达被正式列为国家科技应用与基础研究项目。
 
 
  (1985年,刘永坦带领他的课题组成员攻克关键技术。)
 
  八年鏖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被实践证实并得以丰富发展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只有这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才是我们完成具有创新科研工作的指导方针。”
 
  刘永坦再出发,为研制成完整的雷达系统而拼搏。
 
  条件恶劣的试验现场,超负荷的脑力和体力付出。刘永坦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赶不上吃饭就用面包充饥,困了就倒在板凳上凑合一觉……
 
  在攻克某个关键技术时,刘永坦因为长期劳累倒在了试验现场。上不了“前线”,就“运筹”于病床之上,他硬是躺在床上,坚持和大家一起“奋战”。
 
  1989年,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在威海建成。
 
  1990年4月3日,首次完成了我国对海面舰船目标的远距离探测实验,标志着新体制雷达技术实现了我国对海探测技术的重大突破。
 
  1990年10月,国家多个部门联合举行的鉴定会宣布:“新体制雷达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
 
  199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八年鏖战,一朝功成。刘永坦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又紧锣密鼓谋划着将“新型雷达成果”变成型号装备海军。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继续提高雷达性能的要求,新型雷达不仅要探测更远的海上目标,还要探测低空的飞机目标。
 
  于是,刘永坦和他的同事们又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和国防预研计划的新型雷达研制工作。
 
  自此,新型雷达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苦尽甘来
 
  回忆起从实验场地转战到实际应用场地的岁月,刘永坦和团队成员都唏嘘不已。
 
  突破世界各国均难以逾越的技术瓶颈,他们做到了!
 
  理论、技术上的难点和空白,他们解决了!
 
  数十年的清贫和艰辛,他们耐住了!
 
  艰辛溢于言表,但他们干得有劲、觉得光荣。
 
  2011年,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在我国研制成功。
 
  与国际最先进同类雷达相比,系统规模更小、作用距离更远、精度更高、造价更低,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15年,团队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哺育群星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无论获得什么荣誉和头衔,刘永坦最看重的还是“教师”这一身份。
 
  迄今为止,刘永坦已培养研究生80多名,其中获博士学位者40多人,其中不乏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和国家级专家等为代表的一批高层次人才。
 
  从2001年开始,刘永坦着力进行梯队建设,将接力棒传递到了年轻人手中,打造出一支专注海防科技创新的“雷达铁军”。
 
  耄耋之年,他仍奔波在教学、科研一线,继续为我国筑起“海防长城”贡献力量。
 
 
  一穷二白、一无所有之时,刘永坦为了梦想去战斗、去拼搏。
 
  有了积累、功成名就之时,刘永坦还心甘情愿为了伟大的事业艰苦奋斗,为了最初的梦想继续前行。
 
  无论逆境,还是顺境,刘永坦一门心思,只有一个目标:“逢敌必亮剑”,为人民铸就出一面“照妖镜”。(文/刘禛)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