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皮箩回报救命恩寻找红军邱显达

时间:2019-06-30 16:0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央视网 点击: 载入中...
  

 
  央视网消息:“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团队从湖南通道发回报道。
  
  
  
  6月29日,再走长征路第19天,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
  
  这是一个98岁侗族老人的故事,他曾经在少年时代和父亲一起救过一位红军战士,时间跨越85年来到现在,他仍然在寻找这名红军的下落。
  
  
  
  在通道转兵纪念馆的一个角落里,记者看到了两个用竹子编制而成的皮箩,虽然看上去已经非常陈旧,甚至有些破烂了,但这并不妨碍透过它去感受一段温馨故事。
  
  
  
  从县城驱车翻过几座山,记者来到了这个被称为流源村的侗族村寨,见到了这个皮箩的原主人:98岁的侗族老人杨昌彬。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85年,但杨昌彬老人依然记得当年红军战士邱显达腿受伤后来到他家的场景。
  
  
  
   
  杨昌彬的父亲是村里的草药医生,虽然当时邱显达的腿伤很严重,已经化脓腐烂,但经过杨家父子两三个月的救治和照顾,邱显达的腿伤慢慢康复了。这时,邱显达就打算离开杨家,去追赶自己的部队。根据杨昌彬老人回忆,邱显达自称当红军前曾做过竹篾匠,他感觉对杨家的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所以就编了两个皮箩留作纪念。
  
  邱显达离开后,杨家就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时过境迁,杨昌彬已经从13岁的少年,变成了四世同堂的百岁老人。虽然这期间,杨昌彬老人也打听过不少地方,但一直没有找到这个与他在战火岁月里结下生死情谊的红军战士。
  
  
  
  离开杨昌彬老人的家,记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红军战士邱显达在哪里?杨昌彬老人挂念了一辈子,或许再也见不到了,但两个皮箩将会被永远保留下去。皮箩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更是寄托了红军和老百姓之间血浓于水的深情。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安徽守护一方好山好水(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
  • 安徽 隆起内陆开放新高地(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从“
  • 铿锵玫瑰丨微电影·壮丽70年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重温嘱托看变化】上海:走出超大城
  • 大漠里种下绿色希望(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