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定力、精准发力--2021年宏观政策“以我为主”彰显应对复杂局面的经济治理能力

时间:2021-12-06 09:13来源:大西北网—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 点击: 载入中...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题:保持定力、精准发力--2021年宏观政策“以我为主”彰显应对复杂局面的经济治理能力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申铖、吴雨
 
 
      “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宏观政策保持定力、精准发力,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提供重要支撑,充分彰显应对复杂局面的经济治理能力。
 
 
      展望未来,“以我为主”的政策定力、精准完善的调控手段,将继续护航中国经济稳健前行。
 
 
      保持定力 宏观政策护航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调整,美联储宣布缩减购债规模,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加息。在此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牵动全球目光。
 
 
      “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我国货币政策基调,释放出保持政策定力的明确信号。
 
 
      “以我为主”是贯穿我国宏观调控的主基调。从“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定调,到强调“做好跨周期调节”,我国宏观政策坚持以经济运行面临的短期和中长期问题为导向,不盲目跟从。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无论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开始转向,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不跟”,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又不搞大水漫灌。
 
 
      “当前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符合经济发展所需,这与西方国家实施大规模刺激政策助推通胀高企形成极大反差。”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赤字率、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比2020年有所降低,但仍高于2019年;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9101亿元;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惠企利民。
 
 
      “以我为主”的战略定力,来自坚持办好自己事情的底气。我国宏观经济体量大、韧性强,去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我国金融体系自主性和稳定性强,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去年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面临多重风险挑战,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速达到9.8%,稳健复苏的态势证明我国宏观调控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精准发力 瞄准重点领域提高政策实效
 
 
      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生产所需的铜、铁等原材料价格一路“水涨船高”,浙江博阳压缩机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金红感到有点“吃不消”.
 
 
      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政策的“及时雨”让陈金红一扫愁容。“我们11月申请缓缴税款110多万元,缓解了眼下的运营困难。”
 
 
      精准,2021年宏观政策发力的关键词。
 
 
      --结构性减税降费纾困企业。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减免力度,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
 
 
      --结构性货币政策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进一步延至今年底,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
 
 
      “央行针对新的经济金融形势推出一系列新的结构性政策工具,突出直达、精准的特点。在稳经济、稳市场主体和结构调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弥补了传统政策工具主要关注总量的不足。”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说。
 
 
      精准,还需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出手,预调微调。
 
 
      对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减、退、缓”税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对煤电、煤炭等生产企业予以合理的信贷支持,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相机而动、精准施策,我国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针对性不断提高。
 
 
      立足长远 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
 
 
      今年以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背后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在人民银行再贴现资金支持下,中信银行累计为该企业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利率办理了贴现融资25.25亿元,帮助企业增强科技研发力量。
 
 
      “追求高质量发展是理解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逻辑出发点。”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面对内外压力,我国宏观政策表现淡定,反映了政府坚持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用改革开放办法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新路子的战略定力。
 
 
      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中央财政设立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一系列政策瞄准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点难点,着眼培育长期增长动力。
 
 
      基于对内外形势的判断,做好政策储备至关重要。
 
 
      “当前,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控物价、促平衡等各种需求同时存在,货币政策面临的形势较为复杂。”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我国的货币政策仍要以本国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为要,坚持“以我为主”,既要有定力,又要保持必要的灵活性。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表示,财政政策既要发挥总量调节功能,更要发挥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在推动共同富裕、科技创新和稳定经济等多重目标下行走。
 
 
      面临多重风险挑战,我国宏观政策的战略定力不变,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不变,定会保证经济稳中向好的大势不变。(参与记者:潘晔、魏董华)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