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老食品走俏兰州市场

时间:2015-02-10 09:48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记者王志俭 点击: 载入中...
  不使用添加剂,加工程序沿用老方法,食品入口爽香可口——



传统老食品走俏兰州市场
  
  细心的市民也许发现,尽管如今市场食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但不少市民依然认可传统的老食品。而且,百吃不厌。传统老食品为何受到市民青睐?它有哪些独到之处?近日,本报记者走街串巷进行了深入采访。
  
  皋兰路方鑫粮店的枣馍
  
  2月1日是星期天,16时许市民王强骑着车子向皋兰路中段方鑫粮店驶去。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在这里给老人购买玉米面做的枣馍。王强的两位老人非常喜欢吃枣馍,“给老人买枣馍花不了几个钱,老人还高兴。”说起王强给老人买枣馍还有一趣事,十几年前王强每次去看老人,都会给老人买点营养品。有一次他发现“花高价”购买的营养品,老人几乎原封不动放在了柜子里。老人见他看着柜里的营养品发愣坦率地说“我们不喜欢吃营养品,以后别浪费钱了。”
  
  老人不让买营养品让王强犯了难,总不能空着手看老人吧。一次,他无意中路过皋兰路的方鑫粮店,看到不少人手中提着玉米面枣馍,见到小时候经常吃的玉米面枣馍王强也买了几个。到老人家后顺便给老人留了一个,没想到老人吃后很兴奋,不止一次询问枣馍是从哪里买的?这以后两位老人过段时间就会一起上街买枣馍,这几乎成了老人生活中的一件乐事。这几年随着老人年龄越来越大,腿脚不方便走不动了,于是王强担当起了买枣馍的任务。
  
  枣馍为啥好吃?皋兰路方鑫粮店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主要是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发面还是使用传统的方法。枣馍卖了14年顾客依然青睐,可起初她是给父亲做着吃的。记得2000年下半年,其父想吃玉米面枣馍,于是她就在店里给老人蒸了一笼,除了给她父亲吃,一些剩余的分送了亲戚邻居。这以后不仅是父亲连其他吃过枣馍的人也要让她再做。这启发了她的灵感,能否做一些试销一下?没想到第一天枣馍很快“抢购”一空,第二天依然顾客盈门。从2001年起枣馍正式成为店内的固定品种,每天蒸一锅早早就卖完了。后来知道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安宁、西固的人都专门跑来买枣馍,后来买枣馍还要排队。直到今天虽然店里品种扩大到马蹄子、油果子、荞面、米面等几十个品种,但枣馍依然是卖得最火的食品。
  
  盐场堡永盛饭庄的肘子
  
  2月4日距离春节还有十几天的时间,坐落在黄河北盐场堡的永盛饭庄张贴着预订年菜的广告,11时许记者走进饭庄店内,看到后堂一片忙碌。有的员工在切肉,有的员工将肉放到碗里,还有的员工站在蒸笼旁照看。
  
  “老板,给我订上10份肘子。”家住绿荫花园的张军正在预订年菜。他告诉记者永盛饭庄的肘子不仅在黄河北一带有名气,就是市区其他食客提起也津津乐道。他每年春节都要在这里订做肘子,除了自家享用还会分送几个亲友。虽然还没到用餐高峰,可记者看到永盛饭庄内的六七张桌子上已经坐上了食客。而所有桌子上无一例外地都摆放着肘子,一位食客讲,他是附近药厂的员工,这个月和同事是第二次来这里吃饭了,而每次来肘子是必点的美食,其实说白了,来这里就是过肘子瘾的。同桌上的同事听到这话笑了,“不过老张说的也是实情。”一位中年男子说道。
  
  老板宋保民介绍,肘子要好吃,除污、光滑、烧烫,煮肉的一道工序也不能少。煮肉水中要放入各种调料,操作时以指甲能掐动肉为宜。去骨切成块状,拌上生姜、酱油、味精、盐用手拌匀装碗,上面再浇上老汤上笼,蒸上半小时左右就好了。肘子既可马上食用,也可存放冰箱慢慢品用。吃的时候肘子上面还要勾上粉芡,放上胡萝卜、黑木耳,这时还未端上桌,肘子已是香气四溢。宋保民讲,永盛肘子的特点是烂、香、软,多年来永盛饭庄一直严格执行多道工序加工肘子,目的就是让顾客吃上老味道!永盛饭庄平时顾客盈门,到春节前夕购买肘子的顾客更是排成长龙,致使其他生意都无法做了。于是,从2000年开始,腊月初十开始专门销售肘子、糟肉,(以后增加了麻辣五香肉甜饭等年菜)截至今年已经15年了。刚开始几年,主要是零散顾客,以后单位团购也慢慢加入进来。去年一个单位订购了3000斤肘子,整整装了一面包车。
  
  箭道巷内的谈军酿皮
  
  1月21日10时许,家住西站的李虎前往箭道巷购买谈记酿皮,像往常一样店门前顾客排成了长龙。李虎是土生土长的兰州人,48岁的他几十年来一直喜欢兰州小吃牛肉面和酿皮。自从五六年前在会馆巷吃过谈记酿皮后,这些年过段时间就会买点“过瘾”。并且,还经常购买谈记酿皮分送亲朋好友,如今他的亲朋好友也经常光临谈记酿皮。当天他要去西宁表嫂家,电话里表嫂让他啥也别买,就买些谈记酿皮。“前年去表嫂家没啥可买得,最后买了些谈记酿皮,没想到表嫂还记着呢。”李虎笑着说道。
  
  卖酿皮的中年老板叫谈军,他是榆中县连搭乡人。他的家乡有做酿皮的传统,而他母亲就是个做酿皮的高手。一团白面在其母亲巧手制作下,几个小时就变成了可口的酿皮,这给谈军幼小的心里留下了难忘印象。16岁那年,谈军来到兰州闯荡,他先后干过许多工作。后来他发现传统小吃酿皮在兰州很有市场,于是开始做起酿皮生意。他走街串巷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8年来到雁滩发展。
  
  谈军在制作和销售酿皮时,观察到顾客吃完酿皮往往将剩余调料汤和塑料袋一起扔掉,既污染了环境也造成一定浪费,同时由于调料不能完全利用,酿皮的味道也大打折扣。他琢磨到人们之所以将调料汤丢弃,主要还是调料太稀了。于是,他有意加大调料的浓度,这样吃完酿皮就没剩余的汤了,而顾客也反映味道比之前更好了。谈军很高兴,“作料全部入味酿皮能不好吃吗?”
  
  谈军加工酿皮采用的是农村的老方法,使用蓬灰食用碱不放任何添加剂。他的酿皮走进过兰州多家超市,也应邀去外地传授过做酿皮的技术。“如果不是家中特殊情况,也许我就一直在外地创业了。“我卖的酿皮都是凌晨2点以后加工,当天加工当天销售。”这几年物价不断上涨,他的酿皮价格只好跟着调整,“但涨价后质量和数量仍然和以前一样,不然会自砸多年形成的口碑。”
  
  谈军酿皮在市场叫响后,有的顾客甚至从西固、安宁来买他的酿皮。一位顾客说,一次他将谈军酿皮带给宁夏亲戚,以后他只要到中卫,亲戚就会指定让他带些谈军酿皮。以前谈军开着摩托车在会馆巷卖酿皮,前几年他在箭道巷内租了一间铺面,下一步他打算建立酿皮加工基地,将加工过程透明,让顾客清楚看到酿皮的整个加工过程。这既能让顾客对食品放心,同时也使传统饮食文化的得到传播。
  
  安宁培黎广场的老面包
  

  每天16时许,安宁培黎广场北侧人行道上就会出现十几个人。一会儿一辆三轮摩托车驶来,车身上写的老面包几个大字十分显眼。人们看到这辆车到来立即围上前去,50多岁的司机手脚麻利地将车停好,放下车厢板取出面包,霎时一股清香味道弥漫开来。“老板,给我拿上4个。”“老板给我取上5个。”顾客自动排成队伍购买面包。一位买到面包的大爷告诉记者,老面包,老面包,确实名不虚传,味道就是从前的那个味道。他家住在师大家属院,去年邻居给他送了一个面包,吃了后感觉和以前的一样。邻居讲,人家这个面包就叫老面包,邻居随即告诉了卖面包的地方。从那以后他隔三差五就要到这儿买面包,人家是边做边卖去得迟了就要等到第二天。不仅他和老伴喜欢吃老面包,家里的孩子们也都喜欢吃老面包。双休日孩子们来看他,他都会给孩子们买上一些老面包带回去,老面包只有安宁才有啊。
  
  2月4日17时40分许,也就一个多小时老面包就卖完了。老板点了一支烟坐在小凳上休息,他告诉记者,他名叫张恒是山西人,1979年从老家来到兰州当兵。1982年转业后到兰钢上班,1998年下岗后承包过单位食堂,也开车跑过长途车。小时候吃过爷爷做的面包,知道一些做面包的方法。承包单位食堂时做的面包很受食客青睐,当时人们在食堂吃完还要往家带上几个。这几年随着年龄增大跑不动车了,于是想起了老本行。做面包已经3年时间了,人们吃了都说是老面包的味道,后来他索性把自家面包称为老面包。他在安宁开了一家前店后厂的店,早晨在商店卖,下午拉到这里卖。他每天也不多做,当天面包当天卖完。并且价格也比较便宜,大众食品就是要叫普通老百姓接受。
  
  张恒讲,他做面包完全按照老传统,不放任何添加剂,面粉也是普通面粉,原料鸡蛋白糖适中。老面包闻起来清香,口感柔软有发酵味道。如今老面包已有豆沙、红枣、.草莓、巧克力等品种,适应各种人群的口味。看到他的老面包卖得红火,有人上门要求批发。“我卖面包一是找个事干,二是想给老百姓提供可口点心,每天就做这些面包卖完结束。”张恒坦然说道。
  
  社会学家:传统食品要做大需与时俱进
  
  兰州食品工业研究所一位专家讲,传统食品加工一般都不使用添加剂,加工程序也一丝不苟,产品出来首先是无污染的安全类绿色食品,同时,它的味道纯正清香,口感柔软适中非常适合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食用。另一方面传统食品加工不使用任何添加剂,也让人们避免了对食品安全的担心。
  
  在市场上同普通食品比较,传统食品标志更受消费者的青睐。这是因为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看重生活品质,也自然会选择那些口感细腻、安全纯净的食品,而传统食品恰恰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健康需求。当然,传统食品受到人们青睐,与人们的怀旧因素也有关系。但安全、口感好是传统食品受青睐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传统食品经过较长时间验证,其产品质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根据有关消费理论,当一种产品尤其食品在得到公众认可后,就自然而然地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兰州大学哲学和社会学院兼职教授社会学家臧海群讲,传统食品要做大做强,必须要与时俱进,不能因为受到人们认可就固步自封。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毕竟传统食品的观念和工艺流程操作落后了,而要让传统食品做大做强,还需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坦率讲,如今兰州传统食品依然是小作坊式的加工方式,和现代产业比较纯属“小儿科”,要想让兰州传统食品不仅惠及兰州市民,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兰州传统食品行业还要走更多的路。传统食品做大做强,可从家族式管理走向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不仅能解决更多人的就业,也可使产品走向集约化发展的更高水平。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电商时代传统市场的转型阵痛
  • 名家写春联传统文化回来了
  • 90后颠覆传统生意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