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浪:户均“两座棚”收入不发愁

时间:2016-01-11 15:28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艳明 程楠 点击: 载入中...

  “一斤人参果6块钱,一座棚产量在6000斤左右,一茬下来,收入也在3万元以上。”往年这个时候,地里没活干,徐吉德不是外出打工就是闲在家里,可今冬不一样,他和妻子、儿子整天忙在温室大棚里。


  此刻,户外温度已降至零下10余摄氏度,万物萧瑟,寒风凛冽,而在徐吉德的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硕果累累。


  徐吉德是甘肃武威市古浪县黄羊川镇菜子口村的农民,他告诉记者,他家有“两座棚”,除了这座种植人参果的温室大棚外,还建有一座温棚用来养牛,不久前一头牛出栏,就卖了8000多元。


  古浪县位于甘肃石羊河流域,这里干旱缺水,近年来当地对传统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许多农民同徐吉德一样,在政府的资助下,建了“两座棚”,一座发展设施农业,一座发展养殖业,这种新的种养模式,普遍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常态。


  “就我们镇而言,目前已建成日光温棚200座,养殖暖棚3400座。每座养殖暖棚政府给农民补贴3000元,日光温棚农民自筹1万元,其余都由政府补贴。大棚建成后,农民当年基本上就能收回成本。”古浪县黄羊川镇党委书记张斌说。


  张斌所说的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在徐吉德家已经变为现实。自去年建成并开始经营“两座棚”后,徐吉德家的收入比过去明显增多,再不用外出打工了。


  徐吉德没有多少文化和技术,这影响了他家的收入。过去他家的收入主要有两块:一块是农业收入,10多亩耕地种蔬菜、小麦和豌豆,年收入只有2万多元;一块是外出打工,辛苦一年,也超不过1万元。这两年的设施养殖业彻底改变了徐吉德的收入状况。


  “1座温棚只有半亩多地,收入却能顶得上10亩大田,而且再也不用出门打工了。”徐吉德笑着说,保守估计,今年家庭收入也在4万元左右。


  近年来,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武威市大力发展设施种植和养殖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设施农牧业不但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而且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一座棚顶得上10亩田”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共识。


  武威市农牧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武威市日光温棚和养殖暖棚累计总面积达到59.5万亩,生产区域实现了所有乡镇的全覆盖。2014年,全市新建设施农牧业17万亩,累计达73万亩,基本实现户均“两座棚”的目标。


  随着设施农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武威设施农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也稳步提升,当地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与北京、新疆、广东等地20多个大中城市批发市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积极打造农林牧产品出口基地,产品已出口中亚等地区。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省唯一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陇明公”上线运营
  • 今年一季度,甘肃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86.2亿元人民币
  • 甘肃省超九成规上工业企业复工
  • 甘肃省已完成春播面积1326.2万亩
  • 2020年夏季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通知
  • 甘肃助力白俄罗斯抗疫“甘肃方剂”将于本周抵达明斯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