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6项重大项目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时间:2017-03-30 15:4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吴少华 张芳芳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十三五”时期 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省政府办公厅于近日下发了《甘肃省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规划》强调,全省各级政府要进一 步提高对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防灾减灾救灾作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应对 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任务,将防御和减轻灾害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事项,进一步降低自然灾害损 失,为我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创建15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依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我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目标是: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 制进一步健全,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 4.17%以内,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合理下降;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显著改善, 医疗卫生和教育设施的因灾受损程度明显降低;建成省市县乡四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完善自然 灾害救助内容,达到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自然灾害救助水平;建立多灾种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 全省乡镇灾情报送系统开通率达到100%,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知晓率 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防灾减灾知识在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中的普及 率显著提高;创建15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省每个城乡基层社区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 加强我省与相邻省区防灾减灾救灾合作交流,形成区域防灾减灾救灾协同合作机制;持续推进防 灾减灾文化建设,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软实力。


  6项重大项目建设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解决我省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薄弱的关键时期,各级政 府和涉灾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机 遇,在切实加强各涉灾部门专项规划项目实施基础上,根据我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空白 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全省综合防灾减灾全局性、关键性重点项目建设。其 中,我省将展开自然灾害综合评估业务平台建设工程等6大重大项目建设。


  自然灾害综合评估业务平台建设工程:在利用现有各类灾害调查成果基础上,建设全省主要 自然灾害综合评估业务平台,实现全省主要灾害全要素数据的共享化、评估业务的协同化、全过 程评估的系统化,形成面向市州的多灾种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支持与服务能力。建设联通国家的省 市县乡村五级灾情信息快速多源采集与协同处理技术。开展全省典型灾种灾害风险评价、多灾种 和灾害链的综合风险评价以及区域减灾能力评价等工作。建立全省多灾种主要承灾体脆弱性参数 库,完善省、市及自然灾害频发易发地区县级行政单元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图和主要自然灾害综合 区划图,为全省各级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等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灾害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根据全省自然灾害特点,在综合考虑灾害发生频率、 人口密度、兼顾辐射保障面、交通运输等主要因素基础上,采取新建、改扩建和代储等方式,形 成分级管理、反应迅速、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种类齐全、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省市县乡四级 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多灾易灾地区市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在多灾易灾城乡社区设置救 灾物资储备室,形成全覆盖能力。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编制全省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和 标准体系,定期开展避难场所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推动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强应急避 难场所救灾物资和装备的配置,提高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综合人口分布和灾害隐 患分布,依托现有学校、体育场等公共场所新建或改建典型灾害多发县市的应急避难场所,满足 灾害多发区域应急避难需求。综合利用城乡社区现有设施,采取确认、修缮、新建等方式建设综 合应急避难场所,为城乡社区避难场所配置应急物资,设置应急逃生指示标识和应急广播设施, 逐步配备居民家庭防灾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创建全国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编制完善社区 应急预案和灾害风险图,开展社区救灾演练,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等。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与科普工程:以甘肃省自然灾害综合教育培训基地为依托,统筹开展自然 灾害宣传教育、防灾减灾文化与科技普及工作,组织专家编写符合我省灾情特点、针对不同社会 群体的防灾减灾科普读物和宣传挂图、音像制品及公益广告等材料,力争在全省每个县市区新建 或改扩建1处集宣传教育、展览体验、演练实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和专业性教育培训。


  环境减灾卫星星座应用工程:加快推进国家卫星减灾西北区应用分中心建设,建设灾害范围 遥感动态监测模型和灾害遥感业务系统,实现高分等新型遥感数据的自动接入管理、批处理、灾 害特征参数反演、典型目标识别与提取、灾害时空变化信息监测、灾情综合协同研判与多维可视 化等业务功能。建立航空数据共享合作和无人机应急响应合作机制和实物量遥感评估业务平台。 依托国家环境减灾卫星星座工程建设,建立覆盖全省、快捷有效的地震灾情获取系统和处理平台 。依托2颗16米光学卫星等“十三五”时期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资源,建立计算机模拟仿真系 统,实现地震灾害风险预警、应急响应推演和指挥决策优化等多维可视化模拟仿真。加强地震灾 害遥感应用模型、方法和标准研究,健全完善全省防震减灾空间信息服务平台。


  城乡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全省地震灾害预防基础探测工程建设,开展兰州城市 圈及省内其它重要节点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小区划工作,夯实地震灾害预防基础。实施地震 社会服务工程,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 灾意识。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俗特点,大力开展农村 民居地震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农村防震减灾技术服务体系,实施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提 升农居抗震性能。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省唯一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陇明公”上线运营
  • 今年一季度,甘肃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86.2亿元人民币
  • 甘肃省超九成规上工业企业复工
  • 甘肃省已完成春播面积1326.2万亩
  • 2020年夏季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通知
  • 甘肃助力白俄罗斯抗疫“甘肃方剂”将于本周抵达明斯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