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复苏,甘肃省陇南市徽县虞关乡许坝村的留守老人和儿童不再有就餐难的问题了,在村民们“说”来的“幸福家园”,“三留守一特困”人员可以在这里半价就餐。细数“幸福家园”的功能区,食堂、儿童游乐区、阅读室、棋牌室、洗澡间、理发室一应俱全,不少村民都有每天来这里“打卡”的习惯。
留守老人就餐难、留守妇女想学技能、留守儿童没人辅导作业……在去年许坝村召开的“民事直说”说事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村民们道出心声,希望政府能帮忙解决这些问题。村两委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后,仅用了一个多月,“幸福家园”就在村中心建成了。
2月11日,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虞关乡许坝村幸福家园,志愿者带着小朋友唱儿歌。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初春的许坝村,一场细雨给山间绕上薄雾,走进“幸福家园”,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妇女们在一起绣花剪纸时的聊天声、小朋友做游戏的欢笑声、大爷们打牌下棋的争辩声此起彼伏。一到饭点,阵阵香气飘满了村庄。
一大早,许坝村村民周国忠老人就带着孙子来到“幸福家园”,他把孙子托管在阅读室,有志愿者帮忙辅导作业。一转身,周国忠老人挤进棋牌室,打算和老伙伴们好好“杀”上几盘棋。
2月11日,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虞关乡许坝村幸福家园,周国忠(右二)和村民们在一起下棋。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
说起“幸福家园”,村民们赞不绝口。“没想到乡、村党组织把大家的建议这么当回事儿。”周国忠一边夸奖干部办事效率高,一边点赞村里议事机制的新变化,他说:“主要是‘民事直说’这个办法好,村里每月都有固定日说事会,大家说出心事和困难,相信村干部会帮忙解决。”
2月11日,甘肃省陇南市徽县虞关乡许坝村的村民吃完午饭后走出“幸福家园”。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一件件群众牵挂事得到解决,背后是“群众能说事,干部办实事”的体现。“我们收集意见建议后,及时解决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尽量让村里想做的事与群众想要的事结合起来,把老百姓的‘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实实在在为民办事。”虞关乡乡长谢燎源说。
村民通过“民事直说”能说啥事?记者在陇南市多个村采访了解到,“民事直说”主要聚焦解决三类事,即“村里事”“邻里事”“家里事”,村里产业发展、邻里纠纷调解、家庭困难琐事等都可以通过“民事直说”平台来反映解决。
2月9日,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蒲池乡咀台上村,村干部入户解决村民诉求。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在扎实详细的办事清单中,不少老百姓给干部打了满意分。“党员干部在一次次进村入户、解难题办实事的过程中,身上有了‘泥土气’,说话有了‘人情味’,得到了群众认可,干群联系更加紧密。”徽县县委书记张立新介绍。
记者了解到,陇南市去年推行“民事直说”工作以来,已建成像许坝村“幸福家园”一样的关爱服务固定平台100个,今年计划再建50余个。“民事直说”工作给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夯实工作的新抓手。
2月11日,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银杏树镇高坪村,村干部取出“民情民意”收集箱里的群众来信。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
“群众事无小事,‘幸福家园’是开展‘民事直说’工作为民办实事的缩影。我们将推广‘民事直说’工作到各城乡社区,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和治理机制。”陇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范登奎说。(记者范培珅、马希平)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