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四个工程大大提升兰州形象

时间:2014-05-23 08:47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张小燕 点击: 载入中...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城市更美了……”5月21日,带着孙儿在中山桥游玩的乔清池发出这样的感慨。

  兰州近年来的变化得益于五城联创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围绕“1355”总体发展思路和“转型跨越”、“再造兰州”战略,兰州市把城市建设融入“五城联创”全过程,树立“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意识,坚持 “以人为本,优化环境”的城建城管理念,把搞好城市建设管理作为加快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步伐、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为加快建设城市功能完善、生态景观宜人、社会文明和谐、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化兰州增添了不竭的动力。

  完善城市功能

  城市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提高

  回眸兰州五城联创大规模实施市政设施综合整治,我们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民生、提高城管水平、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美丽追求。

  兰州市城乡建设局表示,近三年来,兰州市陆续展开了农村危旧房改造、小街巷整治、天桥地道、市区停车泊位建设和165个“三不管”楼院整治任务。其中农村危旧房改造完成17460户,小街巷整治342条,新建天桥地道30个,建设市区停车泊位2156个,整治“三不管”楼院165个。

  高效安全的市政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兰州市结合“五城联创”、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兰洽会等活动,重点对城市主次干道、城市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桥梁、污水管道、城市路灯等市政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和整治。其中,南、北滨河路、麦积山路、大砂坪、东岗西路、解放门、西津路、建兰北路、民乐路、华林路、瓜州路、晏北路、硷沟沿、518#路、572#路、576#路、570#路、11#路、4#路西行线等23条主次干道进行了油路修补与雨污水管线维修。并实施了13#路道路中修工程、兰炼一中东侧巷排水工程、临洮街污水管线抢修工程、近水广场挡墙维修工程、西沙黄河大桥南引道拓宽等工程。三年来,城市市政设施养护维修累计完成共计32855万元,城区主次干道路灯设施完好率98%,亮灯率96%,设置率100%。

  在兰州,很多像乔清池这样的普通百姓,都能感受这座城市硬件设施的变化……通过连续多年对市政设施的综合整治工程,使得兰州变得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提高。

  “畅交通”工程

  加速推进兰州交通将更快

  兰州——堵城。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及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兰州这个东西狭长的城市,交通拥堵诟病显得尤为突出,这座城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治堵,加快构建智能化、现代化、畅通化的城市交通新体系,成为兰州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省城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兰州市把“畅交通”工程列入头等民生大事锲而不舍地去抓。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在兰州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道路先行体现得淋漓尽致。2009年4月13日,总投资46.65亿元的南山路工程开建。2010年9月12日,总投资16.6亿元、规划总长30公里的兰州市第五条东西大通道——北环路正式动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首个BT项目,该工程自4月启动,9月动工,成为兰州市城建项目实施最快的工程。该条道路是继南山路之后贯通兰州东西向交通的第五条主干道,将与南山路形成南北大环路。2011年5月14日,总投资6.9亿元,双向六车道的兰州市深安黄河大桥项目BT投资协议书签约仪式举行,成为兰州开建的首座“BT大桥”。2012年11月16日,小西湖立交改造工程正式动工。2013年,总投资46亿元的兰州市186个上跨下穿工程开始实施。2014年,兰州城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建设全面铺开……

  回望兰州城市交通的发展,没有哪个时期能比得上近年来的交通大提速。从公路交通到轨道交通,从地面建设延伸到地下,再延伸到空中,兰州道路建设正发生着质的飞跃。“东西不畅,南北不通”一直是兰州市区交通状况的代名词,“一横三环九纵”的骨干路网体系,改变的不仅是兰州的城市格局,也将改写一个城市的命运。兰州市资深规划专家表示,一直以来,兰州市的交通只是一张平面交通网络,加之道路交叉口以平交路口居多,使得道路通行能力大大减弱。随着城市道路网络的日趋完善,特别是以开工投建的轨道交通一号线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建设及184个上跨下穿工程的实施,兰州立体化的交通已现雏形,从而形成环形加放射快速路网系统。立体化交通的形成,将兰州老城区与新城区实现空间格局上的串联,让每个区域间融合度大大提升,不仅使兰州市区交通的快捷集散功能得到快速提高,也将使整个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得以极强的加大,未来几年后,兰州的交通将更快。

  节能减排

  供暖季首现碧水蓝天

  和中国各大城市相同,快速的城市化在带来城市面貌巨大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兰州也不例外,极度拥挤的交通状况,逼仄的生活空间,被严重污染的环境……这些城市病不仅严重干扰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不见天,看不见地。兰州的城市病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尤其一年一度的供暖季,长达5个月的冬季中,人们像是处在“仙境”中。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兰州被戏称为锅盖下的城市。每逢冬季,从黄河南岸看不到北岸,高楼大厦被大量的烟尘所笼罩。怎样使兰州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怎样打造宜居宜游的现代都市,怎样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如何消除长期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阴霾,怎样让人们对兰州空气质量的改善充满希望和期待,这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2012年,省市两级政府做出果断抉择,将兰州供热改造列为重点工程,利用热电联产并网、清洁能源改造等方式,以5:3:2的比例,用3年时间完成市区439家、693台燃煤锅炉改造任务。而在这些项目改造过程中,需要逐步实施6大配套项目:热电联产供热管网项目。利用大唐西固2×330MW机组和国电范坪电厂2×330MW机组以及国电二热电厂“上大压小”2×350MW机组余热利用,形成5098万平方米供热能力,建设供热管网215公里、热力站381座,拆除和替代燃煤小锅炉853蒸吨。利用清洁能源或准清洁能源项目对供热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彻底解决分散小锅炉的污染问题,将配套建设中压天然气管网122公里,配套气量3亿方,完成86座2546蒸吨燃煤锅炉改造。四城区及周边地区209台立式燃煤茶炉改造为电或清洁能源或准清洁能源项目。市城乡建设局表示,兰州市将通过“拆并、改造、提升”“三步走”的模式实施燃煤锅炉改造工程,以扩大热电联产、大型集中调峰热源及清洁能源供热范围,加快构建热电联产和大型集中联片供热为主,其他清洁能源供热为补充的城市生活供热格局,力争到今年,使兰州市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1%以上。

  充分发挥部门联动、地企联动、区域联动作用,是兰州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之举。在2012年燃煤锅炉改造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兰州市委、市政府继续阔步前行,确定2013年全市217家475台2924燃煤锅炉“煤改气”。然而,兰州“煤改气”工程的实施,将使天然气用气量大增。2012年底,兰州市日最高供气量高达583万立方米,尤其面对入冬以来持续寒冷的天气,天然气供气季节性峰谷差持续加大,加之“煤改气”工程的深入实施,使得兰州市天然气用量紧缺问题日益凸显。为此,甘肃昆仑燃气公司毅然决定:将原规划于2014年建设的北高压和南次高压两条输气干线提前到2013年破土动工,全面提高兰州市中心城区天然气城市管网输供气能力,为城区提供相应的气源保障。由于“煤改气”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如“煤改气”工程与轨道交通建设、“上跨下穿”、部分道路维修等项目的相互交错,施工车辆和运输车辆高峰和节日期间限行等,无不制约着“煤改气”项目顺利推进。为确保工程按期完成,昆仑燃气公司推出了加班加点、昼夜奋战等激励措施,全力投入到“煤改气”工程中。10月16日,随着北高压输气干线高压长输管线的最后一道焊口的焊接完成,20公里长的北高压输气干线工程在短短的7个月时间内顺利完成。作为兰州主城区第二气源,建成后的北高压输气干线不仅可满足兰州输供气管网主城区未来10年的发展要求,而且可使中心城区天然气日供气能力提高到1000万立方米以上,年供气规模达到20亿立方米,从而形成南北对峙、互为补充的双气源供气格局,极大地提高兰州市中心城区安全稳定供气的可靠性。数据显示,目前,兰州市已完成西热东输工程和燃煤锅炉改造任务,改造燃煤锅炉265家519台3923蒸吨,基本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和城区燃煤锅炉“双清零”的目标。实施热电联产“上大压小”配套管网工程和东城区供热管网工程,敷设供热管线2×30公里,改造及替换燃煤锅炉房30座。建设天然气南次高压管线11公里,北高压干线20.6公里,敷设中心城区燃气管线19公里。一系列治污工程的实施,让人们发现,原来兰州的冬天也可拥有碧水蓝天的美丽。

  整治城市下水道

  污水处理率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

  兰州是一座历史古城,历经兴衰,荣辱与共,洪武28年(1395年)始建,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筑城。清乾隆年间和光绪年间各修葺一次。1941年,兰州市政府成立,新增5座城门。从1395年至1949年,五百多年的兰州没有一节地下管道。称其为城勉为其难。1949年之后,兰州被列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虽然城市建设速度缓慢,但是城市配套设施落后,时至1980年,全兰州市铺设下水管道300公里,远远满足不了城市污水的处理。至2010年,由于管网不配套等因素制约,兰州日均污水处理能力仅为30万吨左右,城市污水处理率为52.7%。加之兰州市城区人口密度的增加,最终导致城区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黄河,而下水道、化粪池等地下管网设施坍塌、堵塞频发、污水倒灌等小型事故,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此外,每逢暴雨,兰州排水系统所显现出来的弊端。事实上,对兰州这座城市而言,脆弱的不只是下水道,不只是暴雨之后街道泛滥的洪水。黄河兰州段一共有200多个污水排放口。但工业污水实际上只占到了全部污水排放量的1/4。城市生活污水量占到了排入黄河污水总量的3/4,这意味着每年有近一亿吨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了黄河。兰州市环保局出具的黄河兰州段各断面检测结果统计显示,总氮指标超过五类水质标准2.4倍,大肠杆菌群指标更是超过五类水质标准42倍。由于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二类水质的黄河水进入兰州前可以直接饮用,但经过兰州后,已经变成了劣五类水。央视经济半小时曾公开批评说:“黄河实际上成了兰州市排放生活污水的下水沟。”

  国力强大推动城市化进程。2008年,国务院提出力争用两年时间在36个大城市率先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和处理的要求,兰州城区污水“全收集”工程提上议事日程。为使这项工程全面铺开和迅速推进,兰州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项目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和相关领导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交通组织组、督导检查组和宣传报道组,专门负责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工程实施前,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专门发表电视讲话,并将有关情况以《告全市人民书》的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发布,吁请广大市民理解和支持工程建设。市上还专门召开工程建设情况通报会,详细介绍了实施这一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动征求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新闻媒体的意见和建议,吁请大家为工程建设献计献策。省市各大新闻媒体也滚动式地发布工程进展情况,营造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的舆论氛围,争取广大市民对工程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至此,兰州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市政管网建设项目拉开了序幕。“一号工程”的重担压在了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的肩上。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地展开。2009年2月,“一号工程”项目立项建议书批复,6月完成环评报告,7月完成初步设计,8月初步设计经过预算评审通过。

  兰州市城乡建设局表示,兰州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项目,整个工程由污水管网建设改造项目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项目两大部分组成。新建、扩建了3座污水处理厂,即新建西固、盐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雁儿湾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了城区污水主干管,基本建设完善了城区部分地段无排水管网及节点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实现主次干道雨、污分流工作。沙井驿泵站提升改造管道工程已完工,泵站土建已完成80%,主要设备已到位。皋兰、海石湾、窑街三座污水厂正在抓紧建设。2003年,兰州市4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污水总量13007万立方米,2013年全市自来水售水总量16546万立方米(不含工业一、二次水),自备水源2万立方米/日,兰州市实际用水量为17276万立方米,按照自来水产生污水80%测算,全市污水排放量为13820.8万立方米,则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4.1%,已接近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标准。

  五城联创,让兰州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人们感受到的是优良的居住环境,便利的公共设施,作为一个城市对外开放含金量最重的名片,它也是最大程度地关注民生的体现。随着五城联创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兰州会更美、更靓。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一季度兰州完成到位资金291.55亿元
  • 兰州特色水上经济显初效
  • 亲,你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 兰州好多人还不会坐公交
  • 兰州智慧城市渐行渐近
  • 兰州育婴市场“捉襟见肘”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