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忠平博士《书法与自然》之观物取象(一)

时间:2019-11-20 15:34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史忠平博士 点击: 载入中...
  开栏语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和信息传播手断,影响极为深远,凝聚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聪明才智。从结绳记事到现代的汉字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留存于岩画和龟甲、牛骨上,这些文字最早以画的形式出现,到象形文字、再到大篆、小篆、隶书、行草、楷书、宋体等的字体演变,载体和传播途径上从画、刻、铭、书写、印刷、到今天的数字化的变迁。由这些文字衍生的书法艺术,长盛不衰,今天,书法已经失去了实用功能,但作为书法艺术本身却充满着无限的魅力仍然不断的被传承和发扬广大。
  
  那么,现在我们“看图识字”,回到自然、回到中国文字形成的源头,去探究中国古老的文字是怎么形成演变的。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忠平教授通过图文比对从文字的创造、形成、发展、演变作了专门的演究和梳理,厘清中国文字的的历史脉络,让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文字和书法艺术,将为我们传承、研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从今日起鑫报大西北网将连载史忠平教授的研究成果《书法与自然》。请广大读者观注。

  观物取象(一)

  
  史忠平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表证,其被创造之初就与自然物象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与更替,汉字书写不仅从实用的层面上满足了中国文化的交流、推广及传承,而且从审美与心性表达层面上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书法。
  
  所以,我们要谈书法,就离不开汉字,也无法回避自然。甲骨文是我国汉字的早期形式,其中有很多字来自于先民对于自然物象的描摹。而东汉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如果将部分甲骨文的写法和《说文解字》当中对于该字的解释加以对照,就会发现,以描摹自然物象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象形字”占有相当的比重,而这一类汉字对自然的描摹又从大的方面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情况。
  
  第一类是字形像人的整体形象或局部形象。如“人”字,就是表现了一个躬身垂臂的人的形象(图1-1、1-2)。“女”字,就像一个屈膝跪坐的人,娴静地交叠着双手(图2-1、2-2)。这两个字显然是以人的全身形象为依据的。
  
  再如“齿”字,就被写成张唇露齿的样子(图3-1、3-2)。“耳”字写的像人一只耳朵(图4-1、4-2),“目”字写的像人的一只眼睛等(图5-1、5-2)。这些又是以人体的局部器官为造字依据的。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忠平教授《书法与自然》之观物取象(
  •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忠平教授《书法与自然》之观物取象(
  •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忠平教授《书法与自然》之观物取象(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