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没以少胜多 苏军兵力处于劣

时间:2011-12-22 17:21来源: 凤凰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核心提示:战争爆发当时,苏联的兵力处于劣势。无论前线部队还是总兵力都是如此。大体来说,在前线地带,德国及其盟军投入了400万陆军(德军330万以上),而苏联只有268万陆军应战。德国总兵力是700多万,而苏联是500多万。苏联的坦克飞机比德国多,但大部分都过时了。空军尤其如此。

朱世巍小传:著名军事文学作家,曾出版过《东线:从哈尔科夫到库尔斯克》,《东线:决战第聂伯河》,《东线: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等,深受广大军迷的喜爱。

希特勒 资料图

本文系凤凰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凤凰网历史:苏德开战前,苏联是否有先于德国发动进攻的准备?另外,在战争爆发初期,与德国相比,苏联在兵力数量和技术装备数量、质量上都占有压倒优势,为何仍旧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与苏联在1937年开展的大清洗是否有联系?

朱世巍:纠正一下,战争爆发当时,苏联的兵力处于劣势。无论前线部队还是总兵力都是如此。大体来说,在前线地带,德国及其盟军投入了400万陆军(德军330万以上),而苏联只有268万陆军应战。德国总兵力是700多万,而苏联是500多万。苏联的坦克飞机比德国多,但大部分都过时了。空军尤其如此。

在扩军备战方面,苏联客观说早于德国,希特勒上台前就开始了。但是在1939-1940年,德国利用对波兰和法国的战争,建立起了更庞大的军队。

苏联当然是一直想进攻的。至于到1941年他们具体准备到了什么程度,依然存有很多疑问。

凤凰网历史:在苏德战争中,美英等同盟国对苏联在技术装备、生产资料,乃至于在西线的空袭和直接登陆的侧面支援,对于东线战场起到了多大作用?

朱世巍:这个问题在东线谈过很多,不再多言。我只想强调一点:苏联和德国之间,并非没有谈和的可能。尤其是1943年夏季之前,两国两军都已经精疲力尽之际。假设出现这种局面,那苏德共治的欧洲将不再有西方民主的存身之地,美国也将一无所获的退回美洲玩孤立主义。所以对美国来说,让苏联和德国死掐到底是最有利的。为此,罗斯福向德国抛出了“无条件投降”、“惩办战犯”、“肢解德国”的可怕信息,早早断了德国的退路;对苏联则提供一些支援,保证其不至于半路退出。最终结果是德国完蛋,苏联被打残,为美国最终成为冷战胜利者奠定了基础。相比之下,美国人付出的代价真的很轻微。

凤凰网历史:希特勒在苏德战场上,多次以经济目标优先,将军事目标放在其次,比如1941年为夺取乌克兰粮仓和重工业区,放弃直接进军莫斯科;1942年为夺取高加索石油产地,削弱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兵力,您认为他这种考虑是对是错?对全局产生了什么影响?您如何评价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中起的作用?或者说他在指挥上犯过哪些重大错误?他与国防军将领的矛盾又在战争中起了什么负面影响?

朱世巍:分兵问题东线第二卷详细论述过。复述起来很复杂。

希特勒最大的错误,恐怕在于他对西方世界(尤其是英国)存有过分的感情,总是以西方的保护神自居,一厢情愿的认为,如果德国放弃与苏联拼命,那西方世界就完蛋了。这方面他的日本和意大利盟友要现实多,多次劝说他与苏联媾和,但他不是拒绝,就是说时机未到。结果他自杀后,戈培尔还真和俄国人谈了一次,但此时苏联坦克和总理府花园的距离只能用米来计算了。希特勒爱西方,但西方并不爱他。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清末曾爆发五次金融危机
  • 晚清重臣叶名琛的悲剧下场
  • 抗日战争中的“日本八路”
  • 甲午战争时期的宽甸大捷
  • 志愿军铁道兵的独特创举
  • 黄遵宪曾编"日本国志"吁变法 8年后印行才愿出版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