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职业偷挖古瓷片者数百人:用命挖片靠嘴赚

时间:2011-12-27 23:18来源: 新京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核心提示:这些年“挖片族”逐渐增多,也增加了塌方危险系数。“你晚上去,哪知道哪里被人挖过?”一名“挖片族”说。

“安全只能靠自己。”多名“挖片族”坦言,由于是“偷偷进入工地”,“挖片族”的安全丝毫没有保障,就算“包场”出现伤亡,工地也会断然否认其中干系。

一位瓷友称,光卖力气挖还不行,关键是能卖出去。能卖500元的片卖了100元,圈里就知道你是“二五眼”(不懂行)。100元的东西你喊500元,你是瞎咋呼。

点击进入下一页

本文摘自:《新京报》2010年12月8日第A13版,作者:陈博,原题:《“挖片族”揭秘:用命挖片,靠嘴赚钱》

杨晓龙的死,让“挖片族”进入公共视野。

这个借着夜色潜入工地、渣土填埋场等,挖找古瓷片的群体,从上世纪90年代出现,并不断壮大。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在北京有数百至千人。

在外人看来,他们“为挣钱不要命”,“干着偷鸡摸狗的事儿”。

而在遇难前,杨晓龙向老家的“元中都博物馆”捐赠了一批元代瓷片标本和残器。

“轰隆”一声闷响,乔猛(化名)心里一惊,“这是挖片儿的大忌”。

11月28日凌晨1时许,王府井海港城项目工地,乔猛和表哥杨晓龙在一个大基坑的两侧挖找古瓷片。

闷响是从杨晓龙那边传来的,乔猛跑过去看到,一大片泥土坍塌,杨晓龙被埋住,经确认死亡。

“干这行,耳朵要尖,听到落土声就得跑。”杨晓龙弟弟也是名“挖片族”,他说。

入行:“挖片族”多半路出家

杨晓龙,36岁。

他是张家口张北县人,一年半前来京和弟弟杨海东挖古瓷片。

杨海东说,在老家时哥哥在玻璃厂上班,“包里整天背着书,就爱钻研玻璃工艺”。后来玻璃厂效益不好,哥哥就来北京干了这行。

“挖片”半路出家居多。

江西小伙张林(化名),玩瓷片3年多。他曾和朋友一起组过摇滚乐队,负责弹吉他。

3年前,张林在新街口一家琴行上班。附近有家工地,每天上下班,他都看有人在工地里捡瓷片。上前打听,才知“挖瓷片也是条赚钱的路子”。

张林开始研究,“慢慢就上了瘾”,干脆辞了工作。

看了一周书不过瘾,他直接跑到市场摆摊,从别人嘴里“偷师”。

在张林影响下,女朋友也开始玩瓷片。

机会:工地浪费皇城“宝藏”

古瓷器值钱,碎瓷片也有人愿意收藏。

报国寺和潘家园的古玩市场,都有专门的瓷片摊位。一块画面好的明代嘉靖官窑瓷片能卖五六百元。块儿比较大的元青花、明永宣青花能卖到数万元。

北京市文物系统一位负责人称,古瓷片产生有两种,一种是古代垃圾填埋,一种是现代盗墓破坏。原则上不论整瓷或瓷片,有明确时代特征的文物部门都要回收。工地发现文物,按程序必须报由文物部门发掘。

事实上,除非发现墓群或大量文物,否则着急工期的工地不会主动上报。

这给“挖片族”留下空间。

北京的瓷片集中在二环内地下生活垃圾土层,因为地上是古代的皇城。此外,古代居民区的垃圾场、古河道埠头(下水井)或官方物资仓库,这些地方地下也容易出瓷片。

“北京四中院内及附近,这些年出土大量古瓷片,都是并没使用而有意砸碎填埋的,有专家考证说此地原为宫廷库房。牛街工地、北大医院工地都曾出土过大批瓷片。”专业古玩网站“藏龙网”一资深网友介绍。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揭秘上宅文化:北京新石器时代代表 先民无差别居住
  • 北京圆明园回收流散文物逾八万件
  • 北京一工地挖出石碑
  • 北京一工地挖出石碑 文保部门:将派专人转运
  • 圆明园如园遗址考古发现设计科学的完整路网
  • 北京拟复兴近800年历史的鼓楼西大街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