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小说中最值得谈论的人物形象。历史为他提供的舞台和机会,无不在帝国危急存亡之际。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国人对他的痛骂,也确实因他的“放弃国民之责任”。但这位大清国举足轻重的重臣究竟该如何评价?我看到了祝勇对这一人物的同情乃至重塑。他为大清国满朝文武顶了“卖国贼”的“雷”,但他“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的最后情怀,仍然令人黯然神伤唏嘘不已。李鸿章的命运不是个人的英雄末路,那是大清国命运在个人身上的缩影和写照。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灭亡的百年。在这个时刻,《血朝廷》用文学的方式表达了这个宏大的主题。它再现或虚构的历史场景、人物、讲述方式乃至议论,都是我希望看到的。我惊异祝勇的用功发力,多年来,他的写作一直在同“重大事物打交道”。于是他“越轨的笔致”和与众不同,就这样在《血朝廷》中刀戈毕现。(孟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