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文字鼓吹,对于长期遭受封建满清王朝压迫的民众来说,是从未有过的痛快。加上当时科举废除,大批为出路苦闷的士子看到章太炎的文章,备感振奋,章太炎一时名声大震。
正如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一书中说的那样,“这种宣传起了很大作用,革命的风暴主要是这样鼓动起来的”。
伍
孙中山委以主编《民报》重任
1906年6月,囚禁三年的章太炎获释,随即被孙中山派人迎往日本东京,在神田区锦辉楼为其召开欢迎大会,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会上,章太炎发表演说,除了仍然讲他自幼读了蒋氏《东华录》中有关曾静、戴名世、查嗣庭等文字狱内容后,胸中发愤,立志排满;又讲甲午战争后“略看东西各国的书籍,才有学理收拾进来”;还大讲特讲佛教、国粹等等,竭力宣传他的反满、排满的种族复仇主张。
孙中山对他非常尊重,“凡开国的典章制度,多与先生商榷,先生亦佩服国父的善于经画”,“国父和先生二人,志同道合,千载一会,张良之赞汉章,刘基之佐明主”。
不久,他就被孙中山委以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重任,给予他以极大的信任。此后,章太炎继续撰文发表排满、反满主张,又从佛学的观点出发,阐发他对未来国家政治的看法。认为共和政治有危害,不若专制政治为善。
陆
认为共和政体不如专制政体
章太炎阐述的,有三层意思:代议制的民主共和政体不能行之于中国;政党与议员勾结,这种共和政体还不如专制政体为宜。结论是现在建立共和政体只能是不得已之举。认为清朝推翻后,中国还是行君主专制为好。
那么,中国未来究竟行何政体和制度呢?1907年9月,章太炎在《民报》上著文,提出《五无论》,即无政府、无聚落、无人类、无众生、无世界。章太炎的“五无论”源自他的佛学观。
在他看来,万事皆空,人世间的一切所作所为皆是无所谓的,革命也好,改良也好,民主共和也好,都不过是虚幻的东西。他还发表《国家论》、《排满平议》、《定复仇之是非》等一系列文章,阐发和反对在中国实际代议制的民主共和政治。
他的“五无论”和号召人们学佛,连同这些言论在当时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以致引起了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的强烈不满,指出《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报纸“宜作民声”,“不宜作佛声”,指责他的文章是“无的放矢”。但他依然故我,渐行渐远。
柒
要求罢免孙中山同盟会总理职务
1906年7月,章太炎主持《民报》后,孙中山正计划前往南洋各地募集资金,准备在国内发动新的武装起义。日本政府迫于清政府的压力,于次年3月,下令将之驱逐出境。
离日前,在日侨商吴锦堂(移晴阁主人)资助孙中山10000日元,日本外务省也秘密地给了8000日元。孙中山拿出1000日元用于告别宴,拿出2000日元给章太炎,作为《民报》的办报经费,余款则带往南洋,作为筹划起义的活动经费。
章氏得知这笔赠款的全部数目后,大为不满,认为孙中山私吞了这笔赠款,有违革命道德。愤激之下,竟将《民报》社中悬挂的孙中山像取下。
待钦廉防城起义、镇南起义相继失败,孙中山回到东京,章太炎非但不予安慰,反而与张继一道,要求罢免孙中山同盟会总理的职务。后经黄兴调解,事情才告平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18日,章太炎回国。次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不念旧恶,聘他为总统府枢密顾问。
捌
与同盟会及改组后的国民党对抗
临时政府经费严重困难,孙中山准备以汉冶萍公司作抵押,向日本贷款,章太炎再次与孙中山意见对立。1912年3月,南北议和,孙中山让位袁世凯,革命党人“虑其难制,欲令南来以困之”,章氏又表示“反对”。
在定都南京还是北京问题上,他也表现出拥袁反孙的立场。在武昌起义期间,章太炎就和张謇、汤寿潜、汤化龙等鼓吹“革命军起,革命党消”,主张解散同盟会。
孙中山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指出:“光复时有一种谬说,谓‘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此说倡自热心赞助革命之官僚某君,而本党之党员黄克强、宋渔父、章太炎等咸起而和之,当时几视为天经地义”。他气愤地说“我党失败全在这两句话上”。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