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香妃的迷人传说:玉容未近芳香袭来

时间:2012-04-01 12:38来源:西部民俗风情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香妃,即清高宗弘历之容妃。有关香妃的传说,多不胜数,其实,香妃并非“封号”,而是“传称”或“人称”。人们传说她身上有浓郁的沙枣花香,故叫她为“香妃”,皇帝并没有正式封她为香妃。

  香妃(1735年~1788年),原名叫买木热.爱木孜,是阿里和卓女,新疆喀什维吾尔族人。香妃乃美人一个,姿色超群,1760年便应召入了宫,做了“贵人”,时年二十六岁。香妃,维吾尔人叫她"伊帕尔汗",维吾尔语"香妃"之意。

  据传闻,乾隆中叶,清军入回疆,定边将军兆惠俘获一回部王妃,此女子天生丽质,更奇的是她身体会散发异香,人称香妃。乾隆帝对她大为倾心,执意纳之为妃,为讨其欢心,特在西宛建造一座宝月楼,供香妃居住,并常亲临探视,希其顺从。然而香妃性格刚烈,誓死不从,并身藏利刃,表示不屈决心,还时常因思念家乡凄然泪下。皇太后得知此事,召见香妃,问她:“你不肯屈志,究竟作何打算?”香妃以“唯死而已”相答,太后说:“那么今日就赐你一死。”香妃顿首拜谢,于是趁乾隆帝单独宿斋宫之际,命人将香妃缢死。太后处死香妃的原因,除了上述为成全其名节外,另有说是太后担心自己的儿子弘历(即乾隆帝)为香妃所害,还有说由于香妃受乾隆帝宠爱,诸妃妒忌,向太后进谗言,太后听信谗言而加害香妃。香妃死后,乾隆帝悲伤不已,最后以妃礼将其棺椁送往故乡安葬。此说在清末民初流传颇广,出现不少叙述香妃故事的戏曲说唱、小说诗歌,绘声绘色,凄婉动人,使不少人对香妃传闻信以为实。1914年故宫浴德堂展出一幅以《香妃戎装像》为题的清代女子戎装油画像,于是传说更甚。

  也有传说,有关香妃事迹仅为传说并非历史事实,根本不存在香妃其人。乾隆帝先后有嫔妃四十多人,只有容妃和卓氏来自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回部,一般认为她就是传说中附会的香妃,但实际上容妃并不是被掠进宫的。和卓氏是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属和卓旗。乾隆二十五年(176O)二月,定边将军兆惠平定回部,和卓氏亲属因配合清军作战有功而受封,并到京师定居,和卓氏也随同到京师。后和卓氏被选入宫,乾隆二十七年五月被封为容嫔,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晋升为容妃,时年三十五岁。容妃深得乾隆帝宠爱,曾随乾隆帝东巡、南巡,特允于宫中着本族服装,专配回回厨师。自乾隆五十年起,容妃因病很少于宫中露面,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病故,年五十五岁。史籍与档案中,也未见容妃有体散异香的记载,更无被皇太后赐死的结局。可见,容妃并无传说中香妃的曲折经历,她不是香妃。另外,有史料证明,乾隆帝下令在西苑建宝月楼的目的不是为容妃(或称香妃),从时间来看,宝月楼建在容妃进京之前,当时乾隆帝怎么知道和卓氏进京并能为己所爱?那幅清代女子戎装像的命名,也是极不可靠的。

新疆喀什香妃陵墓


香妃其人其事,在历史上是一个谜。因为除了北京陶然亭外,在河北遵化、新疆喀什,还有两座“香妃”墓。

 
  香妃的故事,在新疆喀什一带民间广为流传。在新疆,香妃的陵墓就在喀什城东郊。香妃墓原名叫“阿帕霍加墓”,是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霍加及其家族的墓地,始建于公元1640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共72人。

  第一代是伊斯兰教著名的传教阿吉买买提·玉素甫霍加。他死后,其长子阿帕霍加继承了父亲的传教事业,成了17世纪著名的伊斯兰教白山派的首领,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世袭政权。阿帕霍加死于1693年,亦葬于此,由于其名望超过了他的父亲,所以后来人们便把这个陵墓叫 “阿帕霍加麻扎”。

  香妃是清乾隆皇帝的爱妃,本名买木热.艾孜姆,是霍加后裔。由于她自幼身上就有一股浓郁沙枣花香,被称为“伊帕尔罕”(维语意为“香姑娘”)。1758年乾隆皇帝在喀什镇乱行动中把伊帕尔罕带到北京,选为妃子,赐号“香妃”。因香妃生前十分思念故乡,死后运尸回乡安葬于阿帕霍加墓,所以阿帕霍加墓又名香妃墓。

  在维吾尔族心目中, 香妃只是乾隆皇帝的一个妃子,而阿帕霍加是伊斯兰教的圣贤,他们当地人还是喜欢把它称为阿帕霍加墓。

  相传在清代熙年间,香妃的曾祖你阿帕霍加给康熙皇帝敬献了一棵沙枣树,康熙皇帝加赠了砖茶和丝绸等物。到了乾隆年间,香妃的父亲艾力霍加和哥哥艾山霍加,又在协助清朝政府平定和卓的大小叛乱中立下汗功劳,被封为辅国公。香妃也因此被招进京,当了乾隆皇帝的爱妃。由于她保持着新疆维吾尔妇女的的生活习惯,头上爱戴沙枣花,身上有一股浓郁的沙枣花香,所以被人们称为香妃。后来,香妃不幸病故,遗体由她的嫂子苏黛香护送至喀什噶尔家乡,并为她大兴土木,修建陵墓。苏黛香在喀什噶尔住了五年,为当地群众办了不少好事,深受人民爱戴。人们亲切的称她为迪丽夏提小姐。苏黛香死后也安葬在这座陵墓里。这优美的传说世代流传了多少个世纪,一直作为民族友好的佳话被人们传诵,凡是到喀什来的人都要到香妃墓去看看,看看这位让人尊敬的女子。

  关于香妃,当地百姓中还有一些有趣的风俗。有些妇女不论是已婚或未婚,当她们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不顺心的事或者有某种愿望时,常不择路途远近来到香妃墓,手扶墓墙哭诉心中的苦闷,或念叨心中的愿望,直到心中感到舒畅之后,才怏怏的离去。有些想生孩子的妇女除了祝愿之外,临行时还把一条细长的红布条用小棍插入墓墙缝内。这样的一些风俗至今还在一些群众中沿袭着。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蒙曼:唐朝为什么会有大量女子不嫁人投身宗教?
  • 明朝政府军战斗力究竟如何
  • 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中国战胜日本付出多巨大的代价
  • 中国最牛十大长联
  • 世界最美的十大名诗
  • 吴三桂的故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