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传奇
月饼的来历、嫦娥的故事等人们耳熟能详。这里讲一个“原生态”的爱情传奇,给读者朋友赏月之时提供一个谈资。
这个浪漫的传说发生在2000多年前,某个风清月白的仲秋之夜。那时候,八月十五尚未是中秋节,但这一天也不是个寻常的日子。
传说发生在楚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拥有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和河南南部一大片土地,当时楚国主要有两大部族:被称为荆蛮的楚人和被称为南蛮的越人。弄清了楚国的人文背景,我们便不难明白《越人歌》本事中两位主人公———鄂君子皙与歌者越女的社会地位和部族身份的差异:他是楚国的王子,而无名无姓的灰姑娘只是一名越族女奴。
据晋人王嘉《拾遗记》说,楚人有“迎四仲(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的习俗,“四仲”以仲春、仲秋为主,一个在春种之前,一个在秋收之后,可想而知在农业社会中这两个时令节日多么热闹。
这里单说在仲秋之日楚人举行的充满狂欢色彩的庆祝活动。《拾遗记》说,“迎四仲”时“王常绕山(洞庭山的大、小君山)以游宴(在洞庭湖上荡舟宴饮),举四仲之气……乃作《皓露秋霜》之曲”。洞庭山是水神湘君和湘夫人的居处,“迎四仲”是楚人祭祀水神的日子,在仲秋之日还要加上庆祝丰收的内容,民间祭祀中包括迎神、奏乐、歌舞等活动,最后还少不了集体的性狂欢作为余兴节目。
故事从一曲《皓露秋霜》奏罢开始。这时刻,鄂君正坐在豪华的饰着犀尾、张着翠盖的船上。舟中的越女把桨收起,击着楫(在桨上敲击节拍)用越语唱起来:
滥兮抃草滥兮昌桓泽予昌州州湛州焉乎秦胥胥漫予乎昭澶秦逾渗提随河湖
鄂君看着越女那秋波流转的明眸,听着那曼妙而野性的歌声,不禁心中一动,便让懂得越语的随员把歌词翻译出来。随员略加思索,娓娓道来:
今夜是啥夜晚呵,在水上荡舟?
今天是啥日子呵,与王子同舟?
爱宠也罢,屈辱也罢,笑骂由他,
铁了心要让王子明白深情厚意。
山上有树木,树上有树枝,
心里的爱慕你却不知。
两千多年来,《越人歌》作为传世之作,似乎从未有人注意或质疑其中一些疑点:为什么前四句与后两句有点脱节?细心的读者还能品味出,前四句更像是从容的旁白,后两句才是越女含嗔带怨的激情爆发。
据西汉刘向《说苑》载,当时随员“乃楚说之曰……”可见这首歌最先是由越语译成楚语的,随员在翻译时不免会做些手脚,为了让鄂君更好地理解歌词,他根据当时的情景诠释歌者的内心活动,前四句也许是随员增添的解说,后两句才是越女摇曳生姿、一唱三叹的“正歌”。
结果越女得偿所愿,鄂君用宽大的袖子拥着她共赴阳台之约。他们一定不曾想到,这首情歌不但撮合了一段情缘,也成就了一个经典。而这个经典后来用雅言译成汉语时,由于《越人歌》没有歌谱,汉译者把旁白和正歌混在一起,经过再加工而成为我们看到的骚体版本———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觉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说来有趣,要不是配上精彩的旁白,今天的读者乍读到后两句歌词,恐怕会觉得了无余味,除非知道当时的语境。然而世事如棋,两千年后要复活历史的原生态谈何容易?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