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官场应酬一掷万金 岳父借两千看病嫌多(2)

时间:2012-06-05 09:06来源:《隐权力》 作者:吴钩 点击: 载入中...

那么捐监的费用是多少呢?张集馨没有明说,不过我们可以从其他材料找到大致的价目,据道光十一年(1831年)户部(财政部)的规定,凡俊秀(指未获得生员资格的读书人)捐监生,需纳一百零八两银子。此外,捐监的人还需要到同乡的六品以上京官那里开一份保证书,证明捐监人身家清白、并无造假,这叫做“印结”。印结当然也是要付费的,叫“印结银”,这笔钱,大概也得几十两银子。在光绪后期,因为官位贬值,甚至还出现印结银数倍于捐官费的怪事。

张集馨捐监时还差点出了意外,因为他带来的银子被一个亲戚借走了,对方竟不肯还,几乎误了捐监大事,幸亏他的当卫千总的兄长恰好押运漕粮到京,才帮他垫付了捐监的费用。道光二年七月,张集馨捐监、印结等手续办理完毕,八月便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结果高中黄榜,成功晋身为举人。

但在接下来的会试中,张集馨榜上无名,只好继续留在京城读书。这时候他找到了一份当塾师兼抄抄写写的工作,月薪七两银子,生活总算有了着落。但三年后的会试,他再一次名落孙山。在清代,举人也可直接授官,这叫“一榜出身”,远不如“两榜出身”的进士腰板子硬。所以张集馨一边铆足劲继续考进士,一边接受礼部(教育部)安排,到一处国立学校当教习,一般教习期满,就可以当个七品知县。在礼部报到时,张集馨还被办事员索去二十多两银子的手续费。

道光九年(1829年),正是张集馨而立之年,他第三次参加会试,这回总算中了,成了新科进士,在复试、殿试、朝考中均成绩优异,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是帝国的储才机构,翰林学士被视为“清贵”之官,虽然没多少权力,但前途无量。

至此,张集馨总算拿到了一张响当当的官场入场券。为着这张入场券,从张集馨入京捐监算起,他整整用了八年时间,如果从他五岁开蒙算起,则用了二十五年时间。二十五年寒窗苦读,这中间付出的心血、精力姑且不计,我们单来计算经济账,而且只估算与求仕相关的支出,居京的生活用度则略去不计……

根据张集馨的记述,他在五岁之后、二十六岁之前,一直有请老师授课,我们按平均每年支付给塾师的束修为四十两银计算,二十一年下来,大概需要八百多两银子,即使扣除了中间几年因借读于亲戚家塾、学费有所减免的因素,张集馨为接受教育而投入的本钱也应该有六七百两吧。加上捐监一百多两、交印结银几十两、被礼部办事员索去手续费二十多两,再加上张集馨没有记及的其他支出,比如拜谢座师、应酬同门等费用,合计起来,至少也有一千两银子了。这笔钱,到了光绪晚期,足够捐一个知县、五个县丞。

日常应酬的开销

不过,一千两银子的初始成本,与张集馨入仕后为维持、增持其权力值的后继成本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张集馨在翰林院当了六年京官,三十七岁时开始外调地方,历任山西朔平府知府、陕西督粮道、四川按察使、甘肃布政使、直隶布政使、河南布政使、福建布政使等职。他并非投机钻营之辈,不过也人情练达,官场上该有的人情应酬,他都能随俗,该请客就请客,该送礼就送礼,连他自己也承认:“应酬不可谓不厚矣!”

我们来看看官场应酬的开销究竟有多大。张集馨在福建当汀漳龙道台(汀漳龙地区一把手)时,闽浙总督颜伯焘被革职,带着家眷、兵役、随从等三千多人浩浩荡荡打道回乡,途经漳城,当地为了招待这位前领导人,既备酒席,又请戏班卡拉OK,还送上“程敬”(以路费名义送出的礼金),共花去一万两银公款。一名已革职官员为什么能得到如此优待呢?这可以用隐权力来解释:颜总督虽然已去职,但他经营的权力网络还留在官场上,还能对官员的仕途命运施加影响,人走茶未凉,地方官们自然不敢稍有怠慢。

如果碰上钦差出巡过境,接待的费用更重。代理过山西雁平道台(雁北地区一把手)的张集馨曾记了一笔账:向来钦差到省之前,首府(省衙门驻地的知府)先填好借支单,到布政使衙门请借接待费二万两银,事毕再将经费分摊给各州县,大约每次的摊派总额为三五万两银。钦差不肯接收礼金,都由地方官派人直接送到京城私宅,历来如此。钦差在皇上一言,往往能决定地方官员的祸福进退,所以不可不小心伺候,服务周到。

张集馨记录得最详尽的是他任督粮道(相当于财政厅长)时的日常应酬情况。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张集馨获任陕西督粮道,这是一个公认的肥差,被视为是“财神庙主持”。因为是肥差,陕西的官场接待经费也由督粮道负责,张集馨的工作就是终日迎来送往、请客宴乐。我将张集馨的记述略加翻译,抄录下来:

遇有过往的要员,都由督粮道负责接待。西安地处交通孔道,往来的官员很多。

每次客人到境,督粮道便跟随将军(大军区首长)、巡抚(省长)等领导到官厅迎接,送至公馆休息,然后张灯结彩,请戏班、备酒席。每次都要请两班戏,酒席备五桌上席(VIP专用),中席十四桌。上席必备燕窝烧烤,中席亦鱼翅海参。西安活鱼难得,一尾大活鱼值四五千文钱(约三两银,400多元人民币),上席五桌断不能少,其他如白鳝、鹿尾,都是贵重难得的东西,亦必设法求购,否则客人就会怪督粮道悭吝。不论冬夏,总是子末丑初时分(深夜两三点钟),戏筵才散。这时,主人们将客人送出登轿,逐次揖送,还要派下人持着主人名帖,到各公馆道乏,表示辛苦了。次日,客人起身,又送出城外,并馈赠盘缠,盘缠之厚薄,依客人官职之尊卑而定。每次宴会,连戏价、赏金、酒席杂支,一般都要二百余两银,送给客人们的路费还不包括在内。

西安城里的其他武官,如果不是与巡抚有交情者,一般不邀请参加这些宴会,不过也需要送去酒菜。此外,还有一些过往的小公务员,虽然官职低微,但也常常持着大人物的介绍信,过来“打秋风”,也要送上四菜两点,路费二十两或四五十两银不等。

一年当中,大宴会无月无之,小应酬则无日无之。春秋年节,还要请省城的大小文武官员看戏喝酒。如果十天半月,没有过往的客人,督粮道还要约请两司(布政使与按察使)、盐道(相当于省财政厅副厅长)在署中宴乐。不如此,则不足联络感情。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先秦两汉官员向皇帝奏事要口含香料
  • 唐朝贬官是怎样上路的?
  • 古代官场的自费项目
  • 日本为何出钱培养清朝留学生
  • 古代官场的自费项目
  • 北宋官场“五宗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