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赞水车的诗云:“水飞轮转浪如山,引得黄流稼万滩。漫把机心嗤抱瓮,段公遗爱在民间。”以前在兰州沿黄河两岸百余公里的河滩上,水车密布,车轮嘎嘎旋转,河水哗哗奔流,水车是黄河两岸的主要灌溉工具。《甘宁青史略正编》中曾这样记载水车:
“至黄河两岸不能开渠之处,又有水车,其车形如车轮,辐二三丈至四五丈不等。轮径小者四五丈,大者八九丈。用二木夹轴,高擎下入河流,上出河干,轮周围斜挂木桶,水激轮转,顺承倒泄,空中高架木槽,承水引入河干,分灌陇亩,计一轮可灌七八百亩,虽系人力,亦一水利也。惜开沟修轮,工料较多,大者动需千金,小者亦数百金。”
水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曾经是兰州人的骄傲,在兰州的历史上写下了庄重的一笔。虽然水车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能作为现实的旁观者,注目脚下这片土地一往无前的征程,但水车仍然是兰州的象征。
先贤遗爱在民间
兰州地处中温带半干旱区,属于温带草原气候类型,年降水量只有324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400毫米,而兰州的土壤则大都属于大孔隙湿陷性黄土,含蓄水分的能力很差,其降水又多集中在秋季,因而,兰州人虽然怀抱着滔滔黄河,却只能目送河水东流,过着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苦日子。明朝人陈祥说:“古金城郡,密迩北塞,城廓内外,军民屋庐不下万余区。北逼黄河岸峻,东西两川田亩,水不能上。”即便是城西南的阿干河水,也是“自马衔山经阿干河来者,傍城直北泻人黄河”,两条河水均绕城而去,水低厍同,有水而无利。
穷则思变。明代成化年间,兰州成为朝廷巩同西部边防的枢纽,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水利。兰州人民集思广义,在阿干河东西两侧各开一条水渠借阿干之水灌溉现在酒泉路以西,双城门以南的农田,又西绕华林山向西、灌溉如今上下西园一带的农田。阿干渠水给兰州人民带来了可观的利益,但还是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对水利的开发利用,仍然任重道远。过了几十年,到明嘉靖年间,段家湾进士段续终于制成了水车。段续中进士后,曾在西南各地为官,体恤民情,饶有政声。他一方面为他治下的人民谋福利,一方面又心系遥远的为干旱所苦的家乡人民。他发现当地人用筒车汲水灌溉农田,既经济又实用,便依样画成草图 保存在身边。晚年回归故里,仿制水车,没有成功,他不顾年老体衰,万里寻访,终于使得造福于民的水车在兰州安家落户。据说,水车园的那辆水车就是段续亲手设计制作的,因其工艺精巧,效力巨大,被人称之为“老虎车。这辆车究竟是否是段续手制的那一辆,对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苦心孤诣,制成了水车,受益的百姓不忘他的恩德,以此纪念先贤。这是段续用他的锦心绣手为故里乡梓创造的财富,也是人民群众为他树立的功德碑。
为人民者人民爱,这是千古不移的真理。
河入长天落日浮
水车使兰州变得辉煌壮丽,也使兰州的历史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第一辆水车的诞生,引动了兰州人民智慧的源头活水,黄河两岸,一时竞相仿造,蔚成风气。
兰州水车形似古式车轮,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用两排并行的辐条连接周边,每排辐条的尽头装有一块刮板,刮板之间挂有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车轮两侧筑有石坝,车上横架木槽,水流冲击刮板,驱动水车,水斗依次盛满河水 ,随车转动到180度时,水斗由水面升到掌盘内,水斗便自然下倾,将水倒人渠中。如此周而复始,旋转不息,灌溉田地,泽惠无穷。一架水车,大的一年可灌田六七百亩,小的也可灌二三百亩。本世纪五十年代,红古区水车湾建成的一辆水车,直径达19.48米 周长61.17米,车轴长4.5米,直径1.5米,周长4.71米,34根辐条各长8.99米,小头直径0.2米,间距各3.6米,共动用木料158立方,用工45500个,配套渠坝800米,动土方13488立方。灌溉田地800亩,车渠相映,非常壮观,堪称兰州水车的”大哥大“。
水车的研制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兰州地区的农业生产面貌。水车依靠河水的自然冲力,提水入田,不需人力,不用能源,一次投人,世代受益,出而很受农民欢迎,一时水车遍布沿河两岸,使兰州成为名扬天下的”水车之都“。据清道光年间编修的《皋兰县志》记载,道光年间仅皋兰县境内就有水车150辆,浇地27420余亩。到清末,兰州仍有水车1 57辆 ,其中,北岸41辆,南岸84辆,河滩32辆,仅皋兰的水川即达20多辆。到1952年,兰州水车多达252辆,灌溉面积增至10多万田。夹河两岸,终日车轮旋转,渠水欢叫奔流,兰州水牛达到了极盛期。水车使兰州加快了走向今天的步伐。由于灌溉的便利,使兰州的物产日益繁多,在清朝道光年间,江南的飘儿菜。浙江的冬瓜、贵州的青菜、新疆的连花白等等,在兰州已经大量种植,另外各种瓜果、烟叶也广泛种植,使兰州成为远近闻名的”瓜果城“。
建国后,由于电力提灌的迅猛发展,水车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变成了昨日的风景,供人们凭吊先贤,说古论今,勉励后生,同建美丽的家园。今日,当人们站在昔日水车的遗址上,眼望高天,远眺河水,抚今追昔,河人长天落日浮的感慨便油然而生。昨天的辉煌是今天的故事。今天的努力是明天的幸福,这是兰州水车给我们的的启示。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