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飞虎队”少校为何要击毙自己的战友?(2)

时间:2013-02-15 09:11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小童 点击: 载入中...


  空中传来低沉的轰鸣,这和单引擎只乘一人的战斗机发出的清脆轰鸣声不太一样,场里的人都知道,这肯定是一大队的B-25要进场了,平时他们都驻扎在重庆的梁平、白市驿等地,今天要落这里,一定是遇到了麻烦。


  B-25轰炸机是北美航空公司于1938年设计的一种上单翼、双垂尾、双发中型轰炸机,乘员人数为5人。


  此时,除了机组成员,只有塔台知道这架B-25的真实情况,它确实负伤了,已经无法坚持飞回起飞地重庆,只能临时降落芷江。


  当B-25晃晃悠悠地接近跑道时,地面人一下发现,它的着陆姿态非常不正常。


  果不其然,B-25接地速度过大,还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伴随着刺耳的刹车声,它冲出跑道,一头扎进稻田中。


  芷江机场的特殊性就不太适合比P-40战斗机大得多的B-25轰炸机降落,再加上这架B-25又被地面敌军的炮火击伤,落地姿态非常不好,所以才最后冲出跑道。


  一股青烟从B-25机腹部蹿出,随之,火光四溅。


  警报声凄厉地响彻机场上空,拉着长笛的救护车、纷嚷的人流全部向这里奔来。


  火苗已在飞机腹部开始燃烧,在大火和浓烟中五名美军机组成员已有四人相继跳出机舱,只有一个副驾驶被紧紧卡在变了形的驾驶室里,他的额头上流着鲜血,痛苦地呻吟着。


  救援的人们被这个情景惊呆了,不知所措。


  飞机内,氧气瓶、机关炮弹劈里啪啦地爆炸着。大火已经从机舱中段渐渐燃烧到前舱,毫无办法的人们聚集在驾驶室前,眼看着火苗吞噬着副驾驶,没有大型机械,谁都不能把他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副驾驶痛苦的表情,听到他不时地发出号叫。


  随着一股呛人的浓烟再次喷出,副驾驶腿下蹿出蓝色的火苗,片刻,他的飞行夹克最下端已经引燃,副驾驶的喊叫声更加尖锐和痛苦。


  火苗渐大,如果再不想出办法,也许很快,马上腾起的烈焰就会将副驾驶全部埋没掉。


  周围的人忙不迭地从地上铲土再扬到机身上,希望能把火苗压小一点,但几铲下去后,大家发现,对于熊熊大火来说,这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而且,就这么简单的救助,罗培兹(DonLopez)和史蒂尔斯(WildyStiles)已被烧伤。


  史蒂尔斯恳求给自己包扎的航医,能否用锯子把副驾驶的腿锯掉,然后把他拖出来。


  航医无奈且痛苦地摇着头。


  确实,单不说救助的人是否能靠上前去,在没有输血、输液等配合下,这种贸然"救助"完全是徒劳,而且,在大火燃烧中,就是锯,副驾驶又能坚持多久!


  无人再说话,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31岁的丹宁少校身上。现场,不仅是他的年龄最大,而且,也只有他的军衔最高,他必须马上做出抉择!


  烈火在燃烧、机舱内的枪弹在"砰砰"爆炸、副驾驶在声嘶力竭地痛嚎。


  年轻的少校思忖片刻,他长长出口气,下定决心,他把手伸向背后。


  少校身后,上等兵麦克(Mike)从腰间拔出左轮手枪,默默地递到背过来的丹宁手上。


  在场的每个人都明白了,一幕悲剧将要发生!


  丹宁接过枪,向前跨了几步,他抬起右手,透过破碎的舷窗,他把枪口对准了满脸血迹的副驾驶头部……


  下身已被火苗包围但意识还依稀清醒的副驾驶在痛苦挣扎中明白了一切,他无力地点点头,绝望地闭上眼睛。


  "砰".一声枪响,所有人的心都猛地抽搐了一下。


  少校把枪狠狠地摔在地上,头也不回地走了。


  彭嘉衡说:"听到消息后,我就从宿舍起来,往现场跑,半路上,看到丹宁,他正往回走,我看得非常清楚,他的脸上,全都是泪水啊……"

 

 

  三十多份证词的声明


 


  两天后,有C-47运输机落芷江机场送补给,在返回昆明时,丹宁自己跳了上去。


  美军军事法庭设在昆明,少校将搭乘这架C-47去昆明,自己"投案".这也是该军事法庭在中国期间,唯一一次审理开枪击毙战友的案子。


  有关于丹宁少校开枪打死战友的庭审,如同那架坠毁的B-25一样,记者并没能查阅到过多的详细资料,在采访中,几位老人记忆深刻的,是在丹宁被关押期间,美军军事法庭法官多次飞到芷江,详细走访和调查,最后,开庭那天,又把现场所有人员用飞机接到昆明出庭作证。


  1945年3月2日,丹宁出现在被告席上。证人来了很多,丹宁没有为自己辩护,法庭委派的律师也没有往日的慷慨激昂,一切都在极其平静中。


  法官一共读了三十多份证词和证言,都是1月18日在B-25坠毁现场的美军官兵所写,中午时分,法庭宣布休庭,下午继续审理。


  下午再次开庭后,用时不长,法官就起立宣布:JohnDunning(丹宁)无罪释放。


  宣布结果后,面对前来采访的美国媒体记者,主审法官只回答了一句话:所有目击者一致认为,1月18日,没有任何办法能拯救那位副驾驶,丹宁尽了他的职责-他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战友痛苦,所以,JohnDunning无罪。


  丹宁离开昆明后,继续在中美混合团五大队担任大队长。七个月后,1945年8月15日,随着两颗原子弹相继投下,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中美混合团随之解散,美军奉令回国。


  让丹宁和中国能再次联系上的,是1949年7月,丹宁驾驶一架C-47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和其他外交人员从南京撤出。但不知是何种原因,这次撤离任务完成后不久,丹宁在大陆被解放军扣留,于1949年8月5日被释放。离开红色中国后,丹宁经香港飞返美国,最后升任空军准将。


  1962年8月31日,丹宁因病去世。


  "他在履行自己的职责"



 

  对话杨训伟




  (中美混合团一大队二中队B-25飞行员,最后职务:台湾远东航空公司总经理。已故。)


  时代周报:JohnDunning击毙受伤战友的事情,我听很多老人都说过,当时你们也都知道这件事情吗?


  杨训伟:知道,我们在出任务时,在飞机上还谈过这件事情。


  时代周报:谈什么?


  杨训伟:谈是否救助。当时我们和美国飞行员的观点区别还是蛮大的,中国飞行员普遍认为不管是否能把人救出来,起码要尝试一下,怎么这么快就开枪了呢?


  时代周报:那美方飞行员呢,他们怎么认为?


  杨训伟:美国人普遍认为开枪是正确的选择。


  时代周报:为什么?


  杨训伟:他们认为当时情况下,任何徒劳的举动已经毫无意义,而且,很多办法已经想到了,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只有这种方式,最能减少对方的痛苦。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飞虎队成员曾求婚遭拒
  • 朱自清在1945年暑假
  • 1945年蒋介石从一支烟断定毛泽东乃厉害角色
  • 潘光旦:没有右腿的“右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