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女土豪墓织机独缺花楼 织锦难锦上添花

时间:2013-12-19 08:59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许冬琳 点击: 载入中...

  近日,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抢救性考古发掘有重大出现:包括扁鹊派医书、西汉织锦机等。从考古现场来看,缠绕在织机滚抽上的红色丝线依然鲜亮如初。能够生产皇家御用品、坐拥蜀锦工厂的“女土豪”有何身份?随墓出土的4部仿真织机模型印证西汉织造工艺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带着疑问,17日,记者采访了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揭开蜀锦前世今生。

 

 

  【考古发现】  女土豪墓缺了“花楼”  织锦不能锦上添花

 


  在成都老官山2号墓里,4部织机的出土进一步还原了汉代蜀锦织造业的蒸蒸日上,究竟女土豪工厂的蜀锦有多美呢?“其实,这只是成型蜀锦织机的一部分。”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俊说,古墓里的织机从外形来看已经大致具备成熟的织机结构,但是缺少了一样蜀锦工艺中重要的一部分。“缺少的部分术语叫花楼,应该在织机的中间位置,像高高耸起的楼宇。”


  “如果没有花楼的织机,大多用来织锦缎,就是软绸。”胡光俊说,其实,简易织机也可以织出平面、简单的花色。“而在花楼的配合下,立体、复杂、几何图文,它更像是锦上添花的工具。”


  古时,就有“寸金寸锦”的说法,因此,无论有没有“锦上添花”,蜀锦都是官宦的消费品。“或许仿真模型没有加上花楼,这还需要后期考古人员的继续考证。” 华西都市报记者许冬琳

 

 

  【探访蜀锦厂】  西汉蜀锦精髓在于设计工艺  织工相当于电脑程序员

 


  汉代女土豪墓的织锦机说明蜀锦制作已经是工厂化的操作模式,而现代蜀锦织机又传承了古时的哪些工艺?


  17日,记者来到双流的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探访蜀锦织机的前世今生。


  走进研究所,一台长5米、宽2米、高3米的仿古织机,几乎占满了整个房间。“这是明清时的织机样式,相比汉代时期的织机,更加成熟一些。”织机上挂着红白相交的丝线,两名织工正在织连珠蜀锦。从事蜀锦工作20年的盛笑翔一边丢梭一边推动,而另外一名织工则坐在花楼上,配合操作木拔。“这是提花的关键步骤,也就是所谓的锦上添花。”


  “蜀锦的精华部分在于设计工艺,其实图纸设计出来,操作不算难。”胡光俊说,目前,懂得操作全部流程的老师傅,在全国范围内超不过5位。“老祖宗的智慧让人惊叹,汉代的织机和后期的成熟织机已经大同小异。当时的织造工艺已经非常成熟,织工更像是电脑程序员,一共十几道工序。”织工按照图样的经线数,下料、挽把、连接,上到花楼织机上,再将整理好的经线按纹织工艺要求下坠、穿综,过筘。“整个过程非常复杂,像电脑程序一样精密。”


  从春秋时期起源到汉唐兴盛,蜀锦技艺发展到现在,早已采用机械化生产,“机器制作减少了工作量,但是蜀锦的质量和人工织机并没有差别,而且在提花上面更加多样和美观。”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老物件依然靠得住 博物馆木织机又织新布
  • 成都发现4座汉墓 出土蜀锦织机与15个木俑
  • 成都汉墓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汉织机模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