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家风炼成杖击霸道太监的好官

时间:2014-02-26 17:45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刘绍义 点击: 载入中...

  张若瀛,文和公之族侄也。以吏员任热河巡检。纯皇帝幸滦阳,有随侍太监某,滋扰民间。若瀛抚以善言,太监愈咆哮,乃命缚之,立加大杖数十。方敏悫公时督直省,大诧曰:“张某疯矣!”乃立劾之。上察其情,曰:“非太监恣行不法,若瀛安敢杖之?其人殊有家风,诚可嘉也。”因立擢为同知,而遣戍其太监。真圣主大度有异于人也。


  清代昭连《啸亭杂录》


  常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孩子的未来甚至一生,却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拿清代的张若瀛来说吧,他就是清代历史上被王爷昭连称为好家风最大的受益者,是一个被好家风炼成的官吏。


  昭连在他的笔记《啸亭杂录》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说乾隆皇帝视察滦阳时,有一个太监仗势扰民,欺压百姓,张若瀛好言相劝,他不但不听,反而更加嚣张。张若瀛忍无可忍,命人把他绑起来,打了几十大板。也许大家说,这个太监罪有应得,可是你要知道,太监是谁呀,那可是皇帝的心腹呀,在古代,没有几个太监不吃香的,无论是汉代的唐衡、单超、徐璜,还是唐代的李辅国,亦或是明代的刘瑾、魏忠贤,哪一个不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就是严防宦官专权的清代,慈禧的安德海、李莲英等人的权力,也不得不让人为之侧目。正因为如此,直隶总督方观成知道自己的老乡张若瀛打了太监时,吓得大惊道:“张某疯矣!”于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上疏,弹劾巡检张若瀛,说他擅自杖责内监,目无皇上,定当严惩。


  乾隆览疏,不但未准奏,反而责方观成不识大体。没过几天,那个被弹劾的张若瀛却连升七级,因祸得福了。而那个扰民的太监,则被乾隆责罚,发配边关去了。这是乾隆处理不公吗?当然不是,因为乾隆知道,“其人殊有家风”,张若瀛的家风是很严的,如果不是那个太监做得太过分了,“若瀛安敢杖之”?


  张若瀛又是谁,他为什么有那么好的家风呢?原来他就是清朝着名大臣张英的孙子,清代大学士、相国张廷玉的侄子。至今在他们的家乡安庆市还流传的“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的歌谣,赞颂的都是他们家庭的事情。热播的影视剧《康熙大帝》、《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中,也都有张廷玉的身影。


  至于他爷爷张英,我说一个故事,大家就想起来他是谁了。据《桐城县志》记载,张英的桐城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个招呼,“摆平”吴家。张英看信后,便给老家人回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首诗:“一纸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了信,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三尺。邻居吴氏知道后,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如今桐城的“六尺巷”,早已闻名全国,游人如织。


  看了以上的故事和介绍,再回头看看乾隆皇帝的处理决定,就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