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时代的克里米亚之争(2)

时间:2014-04-01 08:30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俄罗斯]雷巴斯 点击: 载入中...

 

克里米亚的这段光辉历史产生了许多传奇

 


  6月24日,在西南战线取得重大胜利之时,斯大林在哈尔科夫《共产党人报》上刊登了《关于西南战线的情况》。在文中,他仿佛是个有超常洞察力的人,指出了一些很快被证明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但是,如果以为在我们战线上的波兰人已经完结,那就错了。


  要知道,我们不仅是在和波兰人作战,而且是在和动员了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一切黑暗势力并且不断供给波兰人各种给养的整个协约国作战。


  此外,不要忘记波兰人还有后备队,这些后备队已经调到沃伦斯基新城,毫无疑问,它们的行动在最近几天就会看出来。


  还应当记住,波兰军队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瓦解。


  毫无疑问,前面还有战斗,而且是激烈的战斗。


  因此,我认为某些同志所表现的那种骄矜和对事业有害的自满是不切实际的。其中一部分人不满足于前线的胜利,叫喊“向华沙进军”;另一部分人不满足于只是防卫我们共和国,使它免受敌人进攻,傲慢地说,只有打到“红色苏维埃华沙”他们才能罢休。


  我不想来证明,这种骄矜和自满是完全不符合苏维埃政府的政策和前线敌人力量实况的。


  我必须很肯定地指出,如果后方和前线不全力以赴,我们就不能取得胜利。不这样,我们就战胜不了西方的敌人。


  弗兰格尔军队的进攻尤其证实了这一点,这次进攻像“晴天霹雳”一样,并且它的规模是惊人的。(《斯大林全集》第332、333页)


  这里一切都说得非常坦率。他警告会有危险且不相信世界革命会以奇迹般的方式提供援助。


  7月11日,斯大林在《真理报》上重复了这些想法。但他的警告没有被总指挥部采纳。


  8月4日,斯大林在发给列宁的电报中报告了西南战线中弗兰格尔战线的情况,并谈到(请注意!)把“所有西部的军队转归西方面军”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斯大林预见到指挥部有分裂的危险。这种分裂两周后便以不幸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还是在这封电报中他写道,不能低估弗兰格尔的威胁。


  8月17日,斯大林离开西南战线返回莫斯科。他想要成立一个委员会来调查失败的原因,并向政治局递交了正式声明,但没有任何人支持他这一举措。因为大家都有过错。


  在1920年9月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承认出现“重大失败”,但未深入具体分析原因。(“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没有能够争取到波兰工业无产阶级的支持。”)列宁不同意成立委员会。


  为什么斯大林要求进行调查?因为他的确还在6月的时候就预告过临近的危险,但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却忽视了。


  因为列宁息事宁人的愿望和托洛茨基把过错推给别人的虚伪侮辱了他。


  斯大林不愿意圆滑地保持沉默。


  后来,当他成了总书记,而托洛茨基被驱逐出境后,一些卑躬屈膝的历史学家提出“巨大灾难”是托洛茨基和托洛茨基分子的破坏行动,这其实是谎言而且给斯大林帮了倒忙,他的原则立场被降到无谓争吵的层次。这就使后来在公众心目中的一种想法得以加强,认为实际上事实与那些吹拍过度的蹩脚作家们的描绘大相径庭;而流亡国外的托洛茨基是正确的,他断言罪魁祸首是狂妄自大的斯大林。


  很难说清,为什么斯大林处在权力顶峰的时候,不想到实施自己的成立委员会的建议。大概,他不愿与过世的已成为崇拜对象的列宁发生争执?或者是他不想把国家的注意力分散到悲伤的失败往事上,或是根本没能顾得上?


  斯大林没有参与击溃弗兰格尔军队的战斗。


  红军集结了巨大兵力,包括骑兵第1和第2集团军,攻克了彼列科普的防御工事,冲入克里米亚。说实在的,并没有出现混乱不堪的景象。


  10月16日,白军乘坐一百二十六艘船只秩序井然地离开克里米亚。他们留下了未炸毁的军用器材仓库和粮食仓库,认为这些东西能造福俄国人民。同样还留下了重伤员。约二万名军官不愿撤离。很快,按托洛茨基的命令他们被枪决,托洛茨基认为他们是危险的敌人。


  克里米亚的这段光辉历史(更广泛点说:志愿军的光辉历史)产生了许多传奇,并被写进俄罗斯文学的许多优秀作品之中。


  我们只引用一首由杰出的俄国白军侨民诗人尼古拉·图拉维洛夫写的诗歌。他以一个十八岁青年人的身份参加了国内战争,战争结束时是二十一岁的哥萨克大尉(少校),后来移居巴黎,作为法国外籍军团的成员在非洲打过仗,出版过几本诗集。


  克里米亚我们离开了克里米亚在烟雾和火花中,我始终在船尾对着自己的战马徒劳射击。而它游啊游,疲惫不堪,跟在高高的船尾后,它不曾怀疑,也不曾知道将与我永别。多少次在战斗中我们期待同生共死。战马游啊游,筋疲力尽,依旧相信着我的忠诚。我的勤务兵命中目标,水流微微泛红……正在远去的克里米亚海岸我将永远铭记。


  战争以10月12日签订里加和平条约结束。根据这个和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都划归波兰了。(这种划归一直延续到1939年红军实施“解放远征”之前。)


  根据里加和约的条款,波兰放弃支持弗兰格尔和彼得留拉。


  需要强调的是,正是由于白卫军在北塔夫里亚的作战行动,波兰才能够从俄国得到重大让步,因为俄国需要立即消除在南方不断增加的威胁。


  “应该补充的是,弗兰格尔为了换取法国的支持,被迫与之签订条约,担保承认革命前俄国的债务,允许法国人管理俄国欧洲部分的铁路,在黑海和亚速海所有港口收取关税和港口费,获取乌克兰和库班的所有余粮,获得四分之三的石油和汽油及顿涅茨克采煤总量的四分之一。”(《苏波战争--1918年至1939年间的军事政治对抗》第94页)


  尽管波兰战线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但这里从未有过真正的和平:“冷战”与在波兰领土上进行的乌克兰和俄罗斯军队的相互袭击一直交替进行。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