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物回家,用了6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重建,是现代史上最复杂、最广泛的国际行动之一。欧洲各国的国家身份和基础设施均需重建,而艺术品的归还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若说,这场战争是文化物品所经历的一次史上最大的浩劫,只能算是轻描淡写,严重低估了它的恶劣程度。西线盟军仅在德国南部就发现了超过1000个储藏库,内存成千上万件的艺术品和其他文化珍宝,包括教堂铸钟、蚀刻玻璃、宗教圣器、市政记录、手稿、书籍、系列藏书、葡萄酒、黄金、钻石,甚至还有昆虫标本收藏。至于包装、运输、编纂目录、摄影、归档以及将这些战利品返还原所属国--这些国家再各自负责将物品返还原主的工作几乎完全交给MFAA部队完成。这项工作用了漫长的6年时间。
虽然MFAA的古迹卫士尽了最大努力,但还是有成百上千件艺术品、档案和书籍下落不明。最着名的恐怕要数拉斐尔的《年轻男子肖像》了。在希特勒死后六十多年,他的私人藏品四处散落。2013年11月,一批超过1400件在1930年--1940年纳粹政府时期被低价收购的艺术品在慕尼黑一所破旧公寓被发现,这批艺术品中有毕加索、马蒂斯和夏加尔等近代大师的作品,市场价值约为10亿欧元。这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纳粹窃据艺术品”事件的进展也受到人们的关注。
1945年8月21日,《根特祭坛画》离开了慕尼黑收藏点,被送往比利时。这是纳粹窃取的最为重要的艺术作品,所以先被送还。为此,MFAA专门包了一架飞机,《根特祭坛画》的12块画板被扎好放在客舱里,剩下的空间留下了仅有一名乘客:古迹卫士罗件特·波赛。
1946年夏天,古迹卫士队伍中有两人永远留在了欧洲大陆上。在德国西部牺牲的沃特·哈奇豪森,被葬在荷兰的马尔++加藤美军公墓。罗纳德·巴尔弗则被葬在德国克莱沃城外的英军公墓。
在最初的一批古迹卫士中,有一个人坚持在战区肩负使命,那就是乔治·司道特。由于多年的付出,乔治·司道特荣获“铜星勋章”和“陆军嘉奖奖章”.直到1970年司道特退休,他被看作艺术品保存领域的泰山北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