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儿中,二女儿周瑾选择的是学医,她就读于上海中山医学院,1948年,她中断学业随父亲一起离开上海。到北京后,和姐姐一样,她选择了参军,分到了解放军卫生部。1954年,也被选送到苏联留学,主攻化学制药专业,归国后分配到了药物研究所,后担任了药物研究所的党委书记。
因为工作在部队,又从事的化学制药工作,周瑾很少抛头露面。她的丈夫金经得,也是军人。他们两人是上海医科大学的同学。金经得毕业后即参军,曾在空军司令刘亚楼身边担任过一段时间保健医生,后任空军总医院内科主任、空军司令部门诊主任等。
可能是受药物和放射性的影响,周瑾离休后身体一直不好,后因患上红斑狼疮,于2001年去世。她有一儿一女,如今都在美国,一个在大学里教书,一个是眼科医生。
小女儿周蕖也是随父亲一道去的西柏坡,当时她正读高中一年级,在西柏坡她本应接着读书,但时任统战部长的李维汉说,马上就解放了,你就别在这里上了,等到了北平再去上学吧。这样,周蕖就没有在西柏坡读上书,而这一阴差阳错的安排,直接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的不同。按照中央规定,在解放区读书,就算参加了革命,就开始计算工作年限。于是乎,她参加革命的时间就被延后了,这样,她就只能算是退休,而不是离休老干部。
阴差阳错的事后面还有,高中毕业后,周蕖报考了清华大学,当时可填报三个专业,她首选了经济和气象专业,第三个专业她有些犹豫,看到女儿拿不定主意,周建人提出:还是学生物吧。
然而,就在周蕖拿到清华大学经济专业的录取书不久,国内开始大规模选派到苏联的留学生,每个部门都分有名额,出版总署派不出人去,就把周蕖选上了。这样,她只有放弃清华的学业,转赴苏联。
到苏联后,阴差阳错的事又落在了周蕖的头上,因为是出版总署派出来的,苏联方面就安排她去莫斯科印刷学院学习印刷专业。学了半年后才发现,苏联的印刷专业跟中国的不对口,于是,她就想到了换专业,征求周建人的意见,他还是说:"你去当教师吧,女孩子当教师最好了。"一句话,周蕖又转到了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教育系,开始学习幼儿学前教育专业,同在这所学校教育系的共有四个中国留学生,其中一个叫顾明远,后来成了她的丈夫,还有一个叫朱敏,是朱德元帅的女儿。
回国后,周蕖继承了父亲的教师职业,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和研究,后来又转为研究比较教育,从普通教师到教授,她一干就是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