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泛滥,当从明代始。虽然明代之前有关于吸食鸦片的记载,但并无鸦片的输入和采集方面的记载。“鸦片”一词,最早便出现于明代的书中。徐伯龄撰《蟫精隽》第十卷“合甫融”条称,“海外诸国并西域产有一药,名‘合甫融',中国又名鸦片。壮若没药,而深黄,柔韧,若牛胶焉。味辛,大热,有毒,主兴助阳事,壮精益元气。”
可见,明代是将鸦片这种毒品当成“壮阳药”来服用的。《蟫精隽》中称:“方士房中御女之术,多用之。”并因此研制出了以鸦片为主要成分的“一粒金丹”、“鸦片散”、“大金丹”等药丸。
当时,鸦片很贵,“其价与黄金等”.所以,当时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主要消费者当然是社会名流、权贵。明朝皇宫吸食毒品,在郑和下西洋时代已出现。王玉海在《续绀珠集》中记载,郑和之徒自西洋携回“碗药”,当时太监(中贵)多嗜之。“碗药”,即鸦片。
由于鸦片稀贵,朱见深(明宪宗)当皇帝时的成化癸卯年(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朝廷曾派遣太监到广东、福建、浙江、四川、陕西等“近西域诸处”采购。
明代文化名人谢肇淛《滇略·产略》(卷三)“哈芙蓉”条,也提到云南人对鸦片的看法和使用情况,哈芙蓉即鸦片,是阿拉伯语Afyun的音译,又称“阿芙蓉”,“夷产也,以莺粟汁和草乌合成之其精者,为鸦片,价埒兼金,可疗泄痢风虫诸症,尤能坚阳不泄,房中之术多用之。”
明代,关于鸦片的毒性已被认识,谢肇淛即记之“有大毒”,“往往呑之即毙”.
明神宗朱翊钧为“奸臣毒药所蛊”
清代俞燮在《癸巳类稿》中称其“中乌香之毒”
谢肇淛是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当时的皇帝是朱翊钧,朱翊钧即明神宗,因其陵墓定陵在1956年被考古发掘而广为知晓。据史书记载,朱翊钧即是一位染毒成瘾的皇帝。他当皇帝长达48年,竟然有23年不视朝政,长年宅在深宫大院里,户部主事董汉儒称:“群臣罕能窥其面”.有人认为朱翊钧是“奸臣毒药所蛊”,清代的俞燮《癸巳类稿》则直接认定朱翊钧“中乌香之毒”.乌香,即时藩属国进贡的鸦片。
从《明神宗实录》中所记来看,朱翊钧经常颁谕旨,称“朕自夏感受湿毒,足心疼痛,且不时眩晕,步履艰难”,显然,这是长期吸食毒品造成的。在定陵发掘后,人类学家从朱翊钧的头盖骨中检出了毒品吗啡成分的残留,这证明他生前长期吸食毒品。
最后需要说一下,古人吸食与现代不太一样,特别在早期,基本上是吞食。如宋人做成“鱼饼”、“佛粥”食用。
中国人吸毒方式的变化与鸦片大量进入中国息息相关。一般认为鸦片入华始于公元十七世纪前后,当时东南亚苏门答腊岛居民发明了一种吸食新法,随鸦片传入中国。明末清初人曾羽王在日记中记述:“余幼时闻有鸦片烟之名,然未见有吸之者,只福建人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