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出的高考“怪”题

时间:2014-06-29 08:30来源:人民网 作者:赖晨 点击: 载入中...

陈寅恪

 

陈寅恪

 

  据穆凤良、许建平的《译德载物:清华人文学者对中国翻译的贡献》(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记载,1932年,陈寅恪任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为该校的高考国文试题出了一道作文题和一道怪题--对对子,上联为“孙行者”,要求考生对出下联。


  “孙行者”即《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家喻户晓、老少咸知,可让考生对对联,就有点难为这些中学生了。据说后来只有3位考生对上了,其中一位考生即今着名语言学家、北大中文系周祖谟教授。他们对的是“胡适之”,“孙”对“胡”(猢狲),“行”对“适”,“者”对“之”,答案是胡适的名字,相当有趣,大大出乎陈寅恪的意料。


  当时人们都认为陈寅恪是故意要调侃好友胡适之的。其实陈寅恪的标准答案是“王引之”(清代训诂学家)或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根本就没有调侃胡适的意思。


  陈寅恪出此题是为了考察学生的文字、声调、词汇、语法、文学等方面的国学水平。他在《<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考察了“孙悟空”之所以叫“孙行者”的民俗学原因:“印度的故事书《维摩诘经》《文殊问疾品》传入中国,被南北朝的高僧僧佑改编为《出三藏记集》,吴承恩后来读到了此书。孙行者名字的来历,实为玄奘西天取经时,一个胡僧为之带路。胡僧与猢狲谐音,加之汉人好热闹,戏传为‘孙行者'.”


  陈寅恪的出题说明:“对对子”包含了微观与宏观的文化,也蕴含了语言的共性与个性。难怪他出的这套汉语试卷题被清华大学采用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世界名校的百年校训
  • 罗家伦如何当校长执掌清华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