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鸾与崔伯萍串演《西厢记》

时间:2014-07-23 08:30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张成忠 点击: 载入中...

张友鸾

 

  张友鸾与同是皖籍的张恨水、张慧剑合称“中国新闻界三张”.张友鸾一生经历颇多变故,有一件事却始终如一,就是与崔伯萍的婚姻,伉俪情深、恩爱一生。


  张友鸾与崔伯萍两人的姓氏恰合了《西厢记》男女主人公张生与崔莺莺的姓氏。以至早在上世纪20年代,我国文艺界便流传“张友鸾串演《西厢记》,娶得崔娘成佳话”的诙谐说法。


  也许是凑巧,张友鸾步入文坛写的第一部关于古典文学研究的着作就是《〈西厢记〉批评与考证》。因此,“张郎”和“崔娘”的称呼,从年轻时代便挂在朋友们的口头。


  据崔伯萍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回忆:当年她在安庆城里读中学,常常见到一位布衣整洁、文质彬彬的书生徘徊于书摊前,翻阅书刊,神情专注。老师指点说,这书生便是张友鸾,学习很用功,文章也写得不错。1922年,崔伯萍考入北京大学,恰好与张友鸾同窗。大学毕业后,崔伯萍回家乡中学执教;张友鸾留在北京,与焦菊隐、周绍钧等志同道合者合编《文学周刊》。俩人虽天各一方,却情深意长,经常书信往来还互赠诗词。有张友鸾的散文《积水潭前》为证。


  在南京生活时期,张友鸾夫妇租住在城南饮虹巷一间清代的旧宅院里。三间房屋,一间充当书屋兼工作室,张恨水、周南夫妇,张慧剑、黄甘草等友人常来小聚。崔伯萍则主持家政一应杂事,忙得不亦乐乎。天天夜晚,张友鸾若回来迟了,崔伯萍必备好糖粥芋苗、刘长兴小笼包子或糯米枣子粥等夜点,在家里等候。有时还去小巷口张望,充满了温馨之情。因家庭生活幸福和谐,张友鸾才思倍增,创作了《胭脂井》、《白门秋柳记》等十余部广受欢迎的小说,都在《南京人报》等报纸副刊上连载。崔伯萍则操持家务,甘当贤内助。他们相敬相爱。开朗乐观、勤奋豁达的张友鸾、崔伯萍夫妇于1990年先后去世。张友鸾享年86岁,崔伯萍享年87岁。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