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进课本:重数量更要重质量

时间:2014-11-05 14:44来源:大西北网-红网 作者:高明 点击: 载入中...

    “在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国学篇目所占比重约增至35%.”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2014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向记者透露,该社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将发生变化,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已送教育部审批,如获通过,这批教材将于明年9月开学进入学校课堂。(11月3日《京华时报》)


    国学经典,是经过历史的沉淀积累下来的文化瑰宝,是启人心智的心灵鸡汤。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很悲哀。”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翡翠,作为中小学生更应该多学习,入脑入心,学以致用。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国学篇目所占比重约增至35%,这充分体现了对国学文化的重视,能够有效促进国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但是,仅仅从数量上有所提升是不行的,还要注重文章的质量。我国古代经典文化灿若星河、浩如烟海,先秦诸子、唐诗宋词、戏曲小说等玲琅满目,目不暇接。在古代国学当中既有与当今时代主旋律相匹配的,也有封建社会的糟粕文化。因此教材编写,更应该注重国学篇目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严把课文的质量关,把符合时代精神、有利于中小学生“三观”培养、具有经久不衰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篇目选编到语文课本当中,让广大学生充分领略我国古代文化的精辟和伟岸。


    在选取精华的同时,也要注重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着作。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巨典,这些文学着作,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当时的政治文化、百姓生活、主流思潮等等。将不同时代的国学篇目系统地选入中小学课本,这样有利于学生清醒认识我国的历史文化,还原历史以真相。


    “读书使人明智”,而读国学更能使人明理。将国学精髓充实到中小学的课本里,是对历史文化、人类发展的一种负责,让年轻的一代多学习国学经典大有裨益。国学篇目数量的提升体现了国学的地位;而质量的提升体现的是学习国学的效果,二者兼备,则国学昌盛。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