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砖原是“敲门瓦砾”

时间:2014-11-10 10:57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南宋笔记小说家曾敏行在《独醒杂志》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苏东坡的朋友冲元,从门外进来找他。苏东坡问他: “何为”,意思是你最近怎么样?冲元回答说:“绥来。”过得很好呀,很平安。在古语中,“绥”就是“平安”的意思。而这一句“绥来”,却让苏东坡想起了冲元登科时所作赋中的一句话,并随口念了出来:“可谓奉大福以来绥。”即“平安而来乃是上天赐予的福分”.冲元一听,立即谦恭地说:“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这是当年敲门的瓦砾,您老人家居然还记得!苏东坡是大名人,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立刻传遍全国。于是“敲门瓦砾”一词,从此便被用来比喻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


    到了明代,“敲门瓦砾”则正式演化成了“敲门砖”.当时的文学家田艺蘅在《留青日札·非文事》中记载:“又如《锦囊集》一书,抄录七篇,偶凑便可命中,子孙秘藏以为世宝。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敲门砖‘.”所谓的《锦囊集》,估计就是一本复习资料,俨如现在的“高考秘笈”、“试题大全”之类。当时这类书少,所以很多应考青年便视之为宝。抄录七遍之后,就觉成竹在胸。一旦没有及第,则怪自己运气不好;如果高中,则称这本“锦囊”是“敲开功名大门的砖头”.


    到了清代,科举考试完全运用八股文。因此鲁迅在《准风月谈·吃教》中讲:“清朝人称八股为’敲门砖‘,因为得到功名,就如打开了门,砖即无用。”“敲门砖”一词,至今虽然仍然被沿用,但已成为一个贬义词。据《池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