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发现珍贵宋代漆器 雕花漆盘“惊艳”

时间:2014-12-04 08:01来源:大西北网-南方日报 作者:杨逸,毕式明,林莹 点击: 载入中...

    日前,按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1:1比例设计建造的仿古船亮相湛江海博会,成为海博会最大亮点之一,而它在阳江的“真身”发掘工作也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经过5个月的暂停后,10月10日,“南海I号”船舱内文物提取和发掘工作继续进行,首轮提取工作预计将于年底结束。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海I号”考古队领队刘成基向记者介绍,本次发掘工作出土器物数量较大,种类较多,包括大量的瓷器、铁器和铜钱,以及部分金器、银锭和漆木器,完好程度较为理想,其中还发现了宋代较为罕见的雕花漆盘,以及带有异域风格的精美金器,均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刘成基表示,如何保护暴露在空气中的木质结构、移除文物上的凝结物,以及在发掘过程中保持船舱的完整性,将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难点。考古队将动员各领域专家的力量,对“南海I号”的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


 

 

现场 出土宋代雕花漆盘最“惊艳”

 


    在“南海I号”的发掘现场,记者观察到,经过淤泥初步清理的船身表面已经清晰可辨,舱里的文物层层叠叠,以瓷器居多。据了解,目前已发掘小件器物瓷器标本623件,漆木器11件,金器107件,铜钱则达万枚之多。“目前发现铜钱的时代有汉代、唐代与宋代。”刘成基表示,从铜钱的年代下限推断,“南海I号”沉没时间应为南宋早期。


    目前“南海I号”的瓷器,几乎囊括了当时南方主要窑口与瓷器种类,大部分产自江西与福建,其中一个新发现的六角形执壶造型别致。然而,发掘现场最“惊艳”的文物,则非南宋时期的雕花漆盘莫属。漆盘上带有精美的雕花装饰,见证宋代漆器的精致华美。“宋代漆器在过去出土物中非常罕见,这件漆盘堪称精品。”刘成基说。本次发现的一些漆木器位于船舷外部,有的里面还发现了金器,有可能是在“南海I号”沉没时,船员逃生时遗留在船舷外所致。


    本次发掘发现的金器均带有异域风情。其中一件精美的吊坠表面镂空,造工精细,下面还附有一个小巧玲珑的香囊,估计是船员随身佩戴的用品。


    除了瓷器、漆器和金属制品外,“南海I号”还发现了许多半成品的铁制品,包括铁条和铁钉。这些物品还用竹篾完好捆绑,估计皆为出口商品。考古人员还向记者透露,本次发掘还发现了少许动物骨骼,至于这些骨骼是否属于人类,还有待专家进一步鉴定。


    “‘南海I号’已可肯定为外销商船无疑,估计出发港在福建的可能性最大。”刘成基向记者进一步透露,由于身处13个隔水舱内的货品堆放整齐,没有发生倾侧,估计“南海I号”沉没时为平稳下沉,不排除有人为因素导致。然而,“南海I号”沉没的真正原因,还需要等到货物提取完毕,才能从船身结构加以推断。


 

 

问题 保持船身完整最棘手

 


    经过清理后,可以看到“南海I号”中部两侧的船舷为中国古船特有的多重鱼鳞搭接结构。目前,已揭露的最大船宽约9.55米,船长21.58米。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南海I号”考古队领队孙键认为,“南海I号”已基本确定为福船,短胖形的船体在宋代较为典型。至于船尾在1987年打捞过程中受到的损坏,专家发现破坏程度比想象中严重,历年来渔民在生产作业中拖网反复拖挂,也对水下文物带来了一些破损。


    而船身木结构的暴露,也为“南海I号”下一步的保护和发掘工作带来新的难题。在过去几个月时间,暴露的船板还发现了外来白蚁在其上筑巢,对遗址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已经交由当地白蚁防护专业单位解决。


    刘成基表示,如果对表层文物移除凝结物的措施不当,可能会对底层货物与船身带来影响。目前,考古队的进度也在放慢,期待更多不同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南海I号”的保护,为木质沉船保护这项世界性难题寻求破题。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南海Ⅰ号”已出土 文物21000余件套
  • 沉没800年"南海Ⅰ号"上表层有望5月清理完毕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