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内部分社区和道路两旁的绿化带被大量清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地砖。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遭到清理的绿化带大多缺乏管理,蚊虫肆意孳生。对此,市人大代表认为,绿化带本来就需要日常管理,简单铺上地砖覆盖,是懒政的表现。
我们知道,作为社会管理的基层,街道社区一直都在承担各种巨大压力。若市政府有重大统一行动,比如曾经的“创文”,街道的干部几乎就要全员上街大扫除了。对于像登革热这样每年都来、一来就大半年的持久战役,街道难免会想出斩草除根的办法。只要杂草少了,积水没了,蚊子就没机会生存了,那大家就不用上街劳动了。
对于街道这样的做法,也许还真有街坊会赞同,其原因也并不复杂。首先,这些绿化带,既不遮阴也不一定美观。街坊长期对绿化带形成了低分评价,给街道铲除绿化带以一定的“共识基础”.其次,铺成地砖后,散步的、骑车的、摆摊的多了许多空间,甚至会感觉那还是一种政府给的福利。时间一长,也许大家都会接受地砖更好的理由。
然而,从广州的空气质量来看,我们的绿化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特别在新城区,路边的参天大树少之又少,反而因为频繁的扩建、迁移,让许多道路总是只有低矮灌木。相比之下,深圳的深南大道上的树林带却能保持至今20多年。本地绿化本不尽如人意,偏偏那些加入绿化率的草皮也要面临消失,可见所谓“低碳绿色”在一些部门眼中并非他们嘴上说的那么重要。
按有关法规,如果城市已经规划了绿化带,那么改成硬地就需要改规划。特别是对雨水充沛的广州,丰富的土壤和草地,其吸水性远远要比水泥地砖地要好很多。一个地区频繁内涝,很大原因就是地面全面硬化,水回不到大地的恶果。那种头痛医头、割裂生态自然的做法,是一种无视全局的盲动。这就类似于有人提出河涌底全铺水泥就能干净无淤泥……
要抗击登革热,根本的出路还是要清理城市环境,一个地方如果能长期保持有序管理,那么蚊虫疫病就很难蔓延。看看我们许多大型景区,包括一些私营的景点乐园,精细管理到位,林木郁郁苍苍,哪里会做出“铲绿化防蚊子”这样的事?有时,越是公地,越容易陷入“硬件投入花钱第一,管理维护倒数第一”的局面。真把草地变砖地,可能就陷入“持续更新”的怪圈,没两年就铲掉再铺,类似提高GDP的“行为艺术”可谓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