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并非太监

时间:2015-08-03 08:01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网上曾经热传一个段子:"老公"原本是指太监。理由是清人笔记《枣林杂俎》记李自成进京后驱逐太监,"群呼打逐老公".


  姑且勿论《枣林杂俎》刊刻时是否脱落叠字中的"公"字,这也难掩在这之前"老公"作为丈夫的俗称,已在民间流行多年的事实。


  请看元杂剧《鸳鸯被》:"我今日成就了你两个,日后也与我寻个好老公";再看《水浒传》:"那大王叫一声:'做什么便打老公?'鲁智深喝道:'教你记得老婆!'"


  在"打老公"事件中,"老公"出自"老公公".明史说,明代掌管宫廷事务的衙门长官叫"掌印太监",从此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


  当时太监专权,吏治腐败,官员尊称大太监为"老公公",宫中办事的中层太监叫"公公",但宫内数以万计操杂役的下层太监是不配称"公公"的,他们叫"净军".


  那么,"老公公"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看看它的历史语境:嘉靖年间外戚武清去见大太监冯珰时,不得不恭恭敬敬地叩头,口呼"老公公",而冯只是屈膝回礼,谦让说:"皇亲免礼。"


  但武清还不是始作俑者,在他之前某大臣上书大太监刘瑾,落款是"门下小厮上恩公老公公".由此可见,这里的"老公公"犹如老祖宗。这个称谓,是权力通杀一切的中国官场的产物。


  而民间口语中的"老公",却是另一码事。广东客家学者罗翙云曾考证说:"公"原作"君",由于"君"音转念如"公",故民间俗称丈夫为"老公".


  古代妇女称丈夫为"夫君"或"郎君",文言简作"君".《礼记·内则·注》说:"凡妾(妻子)称夫曰君。""君"在古汉语中也作敬称,语境与"您"接近,"夫君"就是"丈夫您"的意思。


  不过,这里要强调"称夫曰君"要与"天地君亲师"区别开来,此"君"非彼"君".


  笔者不揣浅陋,对罗翙云的考证作点补充:"公"是古人对男性长辈的尊称,例如把老年男子叫"阿公",家翁或外祖父叫"公公",但"公"在古代也指父亲。


  《广雅》释义说:"公,父也。"那么古代妇女称丈夫作"老公",应是模拟孩子的口吻昵称丈夫,犹如北方人喊"(孩子)他爹"或"老头子".


  "老婆"也是一样,古人呼母为"婆",例如南北朝民歌:"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所谓"老婆"便是"(孩子)他妈"或"老妈子"的意思。


  后来,"老公"行踪变得扑朔迷离,疑似撇下"老婆"销声匿迹。上世纪80年代,粤语挟着港货的风头北上,"老公"竟被当作港产俚语"出口转内销".害得北方的朋友再见到它时,竟然自家人不认自家人。


  说来也怪不得网友,谁叫编辞典的学者也弄不清"老公"的原委呢,例如成语辞典对"公说公有理"的注释便很绕口:"公公说的有公公的道理。"尽管注释还是回归"各说各的"意思上去,但在文字上是  误注。


  网上对"老公"的误读不但混淆了掌故,更有荒诞不经的传说。有个帖子说,广州城里发廊林立,小姐浓妆艳抹倚门卖笑,居然当街高呼:"老公,进来玩玩啦!"


  在下弱弱问一声,这从何说起?且不说敝邑的阿Sir从来不是吃素的,就算真有那么回事吧,一门子心思猎艳的"麻甩佬"(好色之徒)要到发廊找小姐快活,碰上小姐这么一吆喝,还敢昂首阔步往发廊里闯吗?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溥仪执意将近千名太监赶出宫
  • "精神太监"纪晓岚:好色爱吃肉
  • 揭秘中国历史上首名外国太监 一手使元朝灭亡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