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五彩圣旨”颁剿匪武将 祖谱记载类似圣旨有3道

时间:2015-08-17 10:07来源:大西北网-浙江在线 作者:朱浙萍 点击: 载入中...

    近日,金华市文物局在进行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时,在金华婺城区汤溪中学,发现了一幅五颜六色的清代圣旨,经专家鉴定,是清道光年间真迹。从圣旨内容来看,道光皇帝表彰的是浙江嘉兴协左营守备金文荣的父母,嘉奖其教子有方,德行高尚。(详见2015年8月13日J3)


    不过,这道圣旨怎么到了汤溪中学?金文荣是何许人?本报的报道刊登后,不断有热心读者提供线索,很快圣旨之谜一个个解开。


    原来金文荣是汤溪瀛洲村人,这道圣旨一直由他的后人保存着,60多年前被借到汤溪中学展览,就没有拿回来。

 

这道圣旨60多年前    被借到汤溪中学展览


    本报报道以后,接到不少读者电话。一位汤溪邵先生说, 10年前在汤溪瀛洲村金玉泉家看到过一只圣旨盒,主人说圣旨被汤溪中学借去了没还。


    还有一位退休教师金立义说,圣旨中提到的金文荣正是他们瀛洲村的,族谱中就有他的记载。从小他就听说过圣旨的故事。


    得到线索,我们立刻赶往汤溪瀛洲村金玉泉家。老人是金文荣的同宗但非直系后裔。今年已经78岁了,这几天很多朋友都跑来告诉他这个消息。他看到了圣旨照片,非常激动,说确实是他家祖上留下来的。


    “都过去60多年啦。”老人感叹了一声。


    这道圣旨以前一直在我们家,装在一个雕刻着龙纹的木盒子里,挂在老屋梁子上面。平时很难看到。只有几次祖父拿下来,我才看到过,花花绿绿的。我们兄弟姐妹6个,我是老大,只有我和大妹妹见过圣旨。村里上年纪的人见过的人不多。


    大约是1953年,我那时16岁,在家务农,一个同村的小伙伴金玉光,在汤溪中学念书的,说是学校办展览,来向我借圣旨一用。我就找出来给他。结果借去很久也没还。很快金玉光就毕业分配到外地工作。我去学校问过,学校说一时找不到。再后来,破四旧,家里放这个也不好,就再没有去找过。


    前几年,金玉光也去世了。我自己也老了,从没想过还能找到圣旨。


    金玉泉说,不过装圣旨的木盒一直留在家里,60年来,他家老屋都拆了,搬了三次家,也没舍得丢掉,这几天找了好久,终于找出来了。


    但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完整的盒子,只是几块散架的木板,其中一块还碎成两半。不过,木板上“奉天诰命”四字和雕刻的龙纹还非常清晰。

 

金文荣是个武将    曾到台湾剿匪


    瀛洲村71岁退休教师金立义是村里的文化人。他告诉记者,金家的家谱里就有金文荣的记载,汤溪县志里也有。


    金立义拿来一本破旧泛黄的家谱,翻开指给我们看。


    根据这本家谱记载:金文荣是嘉庆庚申年(1800年)中的举人。嘉庆壬戌年(1802年)后授命绍兴协右营千总(六品),后又调转到宁波;道光五年(1825年)升任嘉兴协左营守备(五品)(千总、守备等在清朝是重要的军职)。


    道光十一年(1831年),金文荣还带兵跟随钦差大臣到台湾府剿平逆匪。


    从履历看,金文荣应该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武将。

 

家谱记载    类似的圣旨有三道


    我们还在金家的家谱里找到了关于圣旨的记载。让人惊讶的是,跟金文荣有关的诰命圣旨一共有三道。


    最早的一道圣旨也是表彰金文荣父母的,颁布于嘉庆二十四年(1821年)正月初一,当时金文荣还在绍兴当官。嘉庆皇帝封金文荣父亲金际泰为“武略骑尉”(正六品),母亲伊氏为“宜人”(诰命夫人)。


    第二道、第三道是同一天颁布,道光八年(1828年)十一月初九日。


    其中一道的文字记载和汤溪中学发现的圣旨一模一样,表彰的是金文荣父母。


    另外一道则是表彰金文荣本人和妻子曹氏,分别封“武德骑尉”(正五品)和“宜人”.


    同一天,道光皇帝的两道诰命手谕分别发往金华和嘉兴,可以想象当时金氏家族的荣耀盛极一时。


    现在表彰金文荣父母的圣旨真迹已经找到了,不知道另外一副命运如何,是不是还存在于世,又流落到了哪里呢?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