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长巧设“地下长城”“京华版”地道战星火燎原

时间:2015-08-20 08:01来源:大西北网-法制晚报 作者:赵颖彦 点击: 载入中...

    距京城60公里,顺义区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人民第一堡垒”的锦旗在风中飘扬了数十载。这里是“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的所在地,在战争年代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据地的必经之路。这里,记载着京华版“地道战”的战斗故事,焦庄户村的老村长马福,则是京华版“地道战”的发起人。

 

抗日伪入侵当带头人


    1938年冬,日伪军入侵焦庄户。这一年,日军在顺义制造了“冯家营惨案”和“焦各庄惨案”.当年15岁就参加村里民兵队的焦俊芳,在2005年曾回忆说:“他们五天一‘清乡',十天一’扫荡‘,实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闹得’无村不戴孝,遍地是哭声‘.村里的一部分人不堪忍受鬼子的祸害,走的走,逃的逃,只剩下不足200人,青壮年男人也就五六十人。”


    1939年夏,八路军邓(华)宋(时轮)纵队第三支队成员来到焦庄户,宣传抗日救国,40岁出头的村民马福秘密入党,成为村里的第一名共产党员。随着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焦庄户成为解放区的“老四区”. 1942年4月,村党支部秘密建立,马福任支部书记。1943年4月,马福被选为村长,化名“老统一”,成为全村对敌斗争的带头人。

 

白薯窖设暗道急转移


    焦庄户把白薯当成重要的农作物,为了储存白薯,家家都有地窖。有一次,敌人来了,马福来不及向村外撤,就机警地跳进白薯窖,顺手将两捆山柴堵在了窖口,人下去了,但心里特别不踏实。


    这次偶然的逃生经历,使他想起早年在关外打工时的一件往事:东家在住屋的后墙挖了条暗道,房后不远是条沟,顺沟就到山脚下。当时,心细的马福明白,这是东家用来防身的。而今,这件事启发了他:把各家的白薯窖连接成暗道,最终实现从地下出村。


    马福找来村里的抗日骨干合计,大家一拍即合,一场开挖地道的人民战争打响了。经过一个冬天的奋战,完成了预想的地道工程。

 

地道战攻炮楼抓俘虏


    1944年4月,日伪军又来“扫荡”,民兵利用地道打得敌人大败而逃。不久,叛徒带着敌人进村。全村人闻讯下了地道,从村外的出口冲出包围圈,让敌人扑了个空。这时,马福也发现了问题:敌人找到洞口,点着柴火往里扔,用烟熏,还往地道里灌水。恰好,三(河)通(县)顺(义)联合县武装部长杨崇德带人推广冀中地道战的经验,县教育科长徐进到焦庄户蹲点指导。


    徐进根据保定冉庄(电影《地道战》拍摄原型)的经验,借助汉字“凹”字,讲解了地道设计以及利用翻板防水、防烟、防毒气的原理。在徐进的指导下,全村老小齐上阵,开始了改造地道的工程,由此建成了连接三村的地下长城。经过多次改造的地道,不仅能藏、能走,还能防、能打。有了“四能地道”,焦庄户的抗日形势扭转了。文/记者 赵颖彦


    马福,人称“老统一”,焦庄户村人,1895年生。早年闯过关东。1939年入党,是村里的第一位共产党员。1942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43年被选为村长。1979年去世。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