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斥巨资让8000余处古民居“活”起来

时间:2015-11-27 08:01来源:大西北网-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强 点击: 载入中...

    传统村落、古民居是安徽文物的特色和优势。安徽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并在中国形成多个古民居保护与利用的成功案例。


    皖南民居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之一。皖南民居与皖南山水地理、徽州文化紧密结合,保留了大量代表汉族儒家文化的宗法制度遗存,如宗祠、牌坊、民居、水口、道路、桥梁等,其中以古民居最为典型,雕刻精美,粉墙黛瓦马头墙,形成了独特的徽派建筑。


    安徽省文物局办公室负责人李玮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说,据安徽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该省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有100多个、古民居800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两处,国保单位60多处,省保单位260多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0多处。由于城镇化建设和民居本身的年久损坏,保护任务繁重。


    据了解,皖南民居集聚区黄山市2007年就出台了《皖南古民居认领保护办法》,允许海内外人士认领保护古村落或单幢古建,认领者可获得古民居的居住使用权。并于2009年全面启动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投入资金50多亿元人民币,完成了101个古村落的规划编制,实施了101个古村落和1325幢古民居的保护工作,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467幢,打造了事业、产业方面的新型业态19类964处,建成了湖边古村落、秀里影视村、黎阳故邸等13处古民居集中保护地。


    2014年,黄山市在“百村千幢”工程的基础上,又启动了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对古城、古镇、古村落、古街等4个空间形态类的古建筑和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书院、古戏台、古码头、古塔、古桥、古亭、古道、古井、古碑等12个单体形态类的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利用。


    如今,黄山市已拓展出艺术会所、民俗客栈、特色酒吧、休闲茶社、传统作坊、艺术创作、收藏展示等12类产业方面的业态和文化教育、民俗活动、文博展示、名人故居等7类事业方面的业态。


    近日,黄山市被国家文物局正式纳入2015年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卫星遥感监测工程两个试点地区之列,将利用先进卫星遥感技术与卫星图像,为文物的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高效的技术保障。


    下一步,安徽省将以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样板工程和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为抓手,把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与模式。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被指破坏式维修 起掉旧砖换新砖
  • 安徽灵璧:小城多画师 千年绘钟馗
  • 安徽三地入选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产地
  • “中国柳编之乡”安徽阜南:一根柳条的“世界之旅”
  • 包拯初仕地首次确认 安徽和县将建“包公税衙”
  • 安徽将“复活”李鸿章和段祺瑞家族建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