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著名废弃矿井旅游奇观

时间:2016-07-31 08:01来源:大西北网-中国日报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当今世界各地,散落于荒郊野岭的各种废弃矿山矿井比比皆是。这些早已物尽其用的工业遗迹,在世人眼中,是地球上抹之不去的”丑陋伤疤“.但亦有眼光独到的政府和民间人士,来个”废物利用“,别出心裁地把一些原本杳无人迹的废弃矿井,开发成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


    俄罗斯乌达奇纳亚钻石矿


    俄罗斯乌达奇纳亚钻石矿是当时苏联最大的管状钻石矿井,这个露天采挖的矿井,深近600米,顶部直径达1200米。1955年被开采,2009年停产。


    据当地人称,该矿井在开采期间,一辆满载矿石的卡车从矿坑底部上行,开到顶端要花两个多小时,全程需沿着锥形悬壁爬坡绕行40多圈,盘山矿道曲折迂回长达70多公里。


    矿井被废弃后,慕名前来参观”矿井奇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使这里成为热闹非常的旅游景点。


    由于锥形矿井直入地心数百米,中央会产生阵阵强大的”漩涡“气流,曾发生过数起观光直升机因忽视”风洞效应“而被”漩涡“吸入井底的空难事故。现今,其上空300米高度已被政府列为”禁飞区“.


    南美洲戴维克萤石矿井


    有着神奇传说的南美洲戴维克萤石矿井,矿洞深达550米。它原为一座突起的山头,被发现后开采挖掘了近百年,于2003年停产。如今,它已被发展为旅游景区。


    萤石是工业上氟元素的主要来源,广泛用于航天、制冷、医药、防腐、灭火、电子等领域,遇热能发出蓝、紫、绿、黄、红等各色荧光,被称为”夜光石“或”夜明珠“.


    当年这座矿山的发现竟与萤石矿发出的”夜光“有关。白天,这座萤石山被太阳暴晒,吸收了大量热量热能。当夜幕降临之际,山体萤石裸露处便光芒熠熠。”趋光“的飞蛾等小昆虫便纷纷自四野聚拢于此,继而以青蛙和蜥蜴等昆虫为食的各类爬虫也不约而同赶来,伺机捕杀飞虫以饱口腹。怎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眼镜王蛇瞄上了青蛙和蜥蜴,最终,这些小动物都落入蛇口。神秘的眼镜王蛇频繁出现,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由此发现了蕴藏丰富的萤石矿。


    瑞典萨拉银矿五星级”地宫酒店“


    瑞典萨拉银矿,是一座被采掘了几百年的旧矿山,曾出产大量银矿石。它深入地下200米,在矿井的底部,只有摄氏2度左右。


    十几年前此矿山停产,随后建起了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的各式设施。例如,在矿井深处,就建成了一所豪华五星级”地宫酒店“.酒店有先进的供暖系统,可保持怡人温度。每一套间,都修建在靠矿壁的小凹室内,床铺和浴室一应俱全。酒店不设电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是借助对讲机,宁静安逸是这里的最大特点,入宿者都戏称自己是五星级的”洞穴人“.


    酒店还为住客提供观光服务,在导游的带领,到旧矿井各处参观,体味矿下生活。在”地宫酒店“住宿一天,要价为450美元。一些人还专门到这个寂静神秘的这方举行派对和办婚礼。


    罗马尼亚”地下盐宫“


    罗马尼亚、波兰、捷克和奥地利等欧洲国家,都有储量丰富的地下岩盐,罗马尼亚的喀尔巴阡山便有一批世界最着名的盐矿,其中的斯勒尼克盐矿1943年开始产盐,1970年物尽其用关闭。盐矿关闭后,当地人利用闲置的矿井,办起了旅游。


    游客在盐矿入口处穿上矿衣,搭乘依然能安全运作的老式电梯下降至地下200多米。在电梯出口处,展现在游客眼前的不是黑暗逼仄的采矿巷道,而是宽敞宏伟的”盐宫“前堂大厅,它高54米、宽32米,阴凉通风,六个开放大厅相连,宽敞的地宫里无任何支柱,活像一个无梁宫殿,全靠四壁支撑。


    由于该矿是以机械切割开采的,盐壁光滑,直上直下,壁面呈玉青色,晶莹剔透,与玉石或优质大理石极为相似,在灯光照射下,四壁反射着妙不可言的光泽。


    游客在盐矿里,除了可以参观矿井的旧貌外,还可以在这里参加体育运动和娱乐,因为盐矿里辟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健身室以及儿童乐园。


    ”盐宫“还辟出一个提供保健疗养服务的专门厅堂,利用盐矿内空气中含有的氯化钠、雄黄以及井下常温约12摄氏度的优越条件,对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作天然保健治疗。


    波兰维利奇卡盐矿博物馆


    波兰境内的维利奇卡盐矿博物馆,是欧洲另一处知名的”盐矿地宫“,很多到波兰旅游的人,第一站就是慕名参观这一着名景点。


    要进入这个地宫深处,要乘电梯并加上走之字形的木栈桥。此盐矿1044年开始投产,历经900多年的采盐历史,最深巷道可到达地下327米。虽进入地下深处,但凭借高效的通风设备,游人全无闷焗之感。


    这里的巷道规范划一,宽3米、高2米,全是往昔矿工开掘出来的。因岩质坚固,均无需枕木支撑。盐矿方圆8公里的地底,已差不多全被采挖掏空了,据称如果能把全部巷道连接起来,将长达300多公里。


    现在,井下的旅游景点开发为两部分内容,参观雕塑和往昔矿工的地下生涯。


    在盐矿的壁上,反映当年矿工劳作和生活的艺术雕塑比比皆是,其中有不少马匹的雕像。早期的盐矿采掘,是使用马匹运输的,据说先后有300多匹马被运送到井下,年复一年地驮运,最后都终老井底,没有一匹能重返地面。为了纪念这些马匹为开矿所作的贡献,艺术家将它们的形象雕刻了出来。


    当年,矿工下井10天轮班一次,在这黑暗的地下,早期靠油灯照明,后期才配设电灯,漫漫长夜无疑是一种煎熬,但在此暗无天日的地层深处,也依然有着矿工们的真正人生。为了消磨难以打发的时光,矿工们在井下开辟了舞厅和教堂。舞厅虽简陋粗糙,但能容好几十人同时起舞。旧教堂的原址上还保存着17世纪圣母以及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木雕。这些真实的矿井生活,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令参观者眼界大开。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世界名校的百年校训
  • 军巡铺:世界最早的消防部队
  • 世界最早官办孤儿院南宋政府办
  •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有何内幕?
  • 盘点国外纸币上的名人
  • “钱王”王炽:从十几两银子创业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