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过的两弹一星功臣

时间:2012-03-09 11:40来源:鑫报综合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中央一套播放了重大历史题材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将两弹一星具有神秘色彩的题材搬上荧屏,让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浮出水面。这部电视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真实的。我在青海核研制基地——二二一厂警卫部队工作过七年,见证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研制过程。有幸与电视剧中几位为两弹一星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有过一些接触,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李  觉


  李觉,西藏军区原参谋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二机部九院院长,具体负责二二一厂的建设和两个第一弹的研制及试验。从建厂开始他就一直工作在第一线,白天同工人一起坐大卡车到建设工地,晚上同工人一起住大帐篷,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1964年春,我调任警卫团三营教导员,同九连指导员王汝爱一起到厂区工人浴池洗澡,进入大池后,见李觉正在泡澡,王汝爱认识李院长,连忙把我介绍给他,不成想李院长提出与我互相搓背,弄得我措手不及。在以后的日子里,李院长时不时到驻地看望警卫战士,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多了一些,每次见面总是问寒问暖,了解部队的实际困难,他总是那样慈祥可亲,然而他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爬上铁塔接连X-Y小球(点火中子源)的第一人。李觉同志以后升任中国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他的名字对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但他注定要被历史所记载而永远不会被忘记。


  王淦昌


  王淦昌,核物理学家。1961年从前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悄然回国,接受了参与领导研制战略核武器的任务。他在核物理、粒子物理与受控核聚变等方面成果累累,赫赫有名。回国后隐姓埋名,苦战在高原荒滩,他年过半百身患高血压,他的工作场所就是一个大型碉堡和十几顶帐篷。他每天在风沙弥漫中争分夺秒,没有一天不是泥人沙人。从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到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就是这样一个满怀赤子之心,一心扑在核事业上的半百老人,在“文革”中红卫兵也不放过他,文革一开始,他就受到冲击,甚至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为此,应厂党委领导的请求,经上级批准由我团三营九连派出一个加强班,由一名副教导员带队,对王淦昌实行全天候的保护。此时他的工作间从圆形大碉堡搬进黄楼(专家楼),他的生活、工作、科研在二楼西侧隔出一个单元,由警卫战士昼夜站岗,进这个门必须有厂保卫部的批条。王老白天忙碌一天,晚上还要抽空了解外边运动的情况,了解战士们的工作、生活状况,不断召开座谈会,这种活动我参加过两三次,王淦昌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是一位难得的科学家和长者。


  邓稼先


  邓稼先,时任九院理论部主任,他的担子最重。他要找资料,绘图纸,掌握数据,苏联专家撤走时带走了全部资料,图纸要自己动手绘制,掌握数据、土法上马,他带领一帮年轻学生用算盘硬是计算出一个原子弹所需数据,并纠正了苏联专家计算上的错误结论。每次小型爆轰实验,他都亲临现场。1965年冬天,六场(爆轰厂)610#2号进行596L(原子弹代号)—65爆轰实验时,弹片飞出以碉堡为中心,半径500米以外的防护沟,顿时610#2号周围1公里的草原上一片火海,邓稼先带头灭火,我团紧急调动附近官兵数百人奋力扑救,在灭火战斗中,我团有不少人被烧伤。八十年代转业到甘肃省高等法院的李彦东同志就是其中一员,一名四川籍战士被烧成终身残疾。这次灭火战斗,厂领导及有关部门及时召集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我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认识了邓稼先同志。他总结了这次事故的经验教训;厂保卫部领导表扬了我团官兵英勇救火的先进事迹。邓稼先等领导还与我团参加会议的同志握手致谢,我零距离接触了这位为两个第一弹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是从原子弹到氢弹理论的突破和实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为此过早献出了生命。


  吴际霖


  吴际霖,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他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火药专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我军用的炮弹、手榴弹都有他的心血。他是以九院副院长的身份来具体负责核武器研制工作的。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破之后是他提出用一年时间突破氢弹理论设计。1965年底,在二二一厂会议室,由他主持召开研究氢弹突破的作战方案,二机部副部长刘西尧参加,邓稼先以数据、图案、计算结果介绍了氢弹制造原理,于敏介绍了新方案的物理基础和实现的可能性,最后,刘西尧一锤定音。新方案在吴际霖和朱光亚具体组织下,整个二机部和全国相关单位为制造第一颗氢弹积极行动起来,终于在1967年6月炸响了第一颗氢弹。吴际霖为两个第一弹夜以继日地工作,人都瘦了一圈,然而在氢弹研制的关键时刻——1967年初春,红卫兵天天揪斗他,在厂办公室无法工作,由我陪同团政委杨殿甲用军用小汽车把他偷偷接到海晏县城我们团部办公室。以后中央限制了二二一厂的红卫兵活动。在他的积极努力下,终于于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在二二一厂警卫期间我们亲眼看到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有的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勇攀科学高峰。


  我们部队在二二一厂警卫期间不顾天寒地冻,不畏环境艰险,在各个重要岗位上站岗放哨、巡逻守护,还要时不时地防止核辐射,为此,我团几名干部埋骨金银滩草原。尽管如此,我们的干部战士无怨无悔,只期盼早日制造出核武器,提高我军作战能力。这种期盼就是每个警卫战士的生命支撑点。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两弹一星”振国威
  •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