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宕昌境内,据清康熙四十一年编纂的《岷州志》(因宕昌原属岷州所辖)载,哈达铺寨:墩台二座、防守兵二十名;脚力铺寨,墩台一座,防守兵二十九名;高桥寨:墩台一座,瞭望兵二名;柏杨林寨:墩台一座,防守兵三十三名;宕昌寨:墩台一座,瞭望兵二名;新城子寨:墩台一座,瞭望兵二名;老鼠山寨:墩台一座,瞭望兵二名;临江铺寨:墩台一座,防守兵二名;干江头寨:墩台一座,瞭望兵二名。
官亭、两河口、上堠子、沙湾等地均有墩台,并配有兵员,但因归西固辖区,《岷州志》未有记载。
据文物考古部门鉴定,前述墩台、烽燧大多属于宋代所建,明、清时多有维修。且多有出土文物。如宕昌临江铺烽燧台中出土的战国时期铜戈,铭文:戈,八年,兵邦□之造,库工□ ,羌。
有这样一条上接岷州(今岷县)下连阶州(今武都县)的通讯系统,一地遇有敌情,即可发出信号,很快就传递到指挥中心,迅速作出应对反应。
烽火本是战争的产物,因此在古人诗文中亦被用来代指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战烽火”就是在这个意义上重新起用了“烽火”一词,给其注入了新的内涵。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