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庄渭河南岸荒滩建起的移民村

时间:2012-07-25 11:32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统一修建的湖北庄村民住宅。





  西安北郊有个湖北庄,一听就是一个有特色的村子。经过采访,记者了解到,湖北庄里很多都是湖北人的后代,也有许多商洛商南县人的后裔。在清代甚至更早的时候,一些住在鄂西北、陕东南的人们翻越秦岭,把家从秦岭南麓搬到了渭河南岸,他们白手起家,把荒草丛生的河滩地改造成了肥沃的耕地。时至今日,村里仍有部分家族保持着自己原籍的习俗和传统。


  湖北庄虽然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村庄,但很多西安人并不知道这个村名。对西安历史地理很感兴趣的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田荣先生,在一次搭乘公交车去草滩镇的路上,看见了这个有趣的地名。田荣初次去湖北庄是在2003年,他说:“那时村里的农田已不多,周围好像正在改造,都是工地。”近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湖北庄变成了什么样?


  在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属于未央区草滩街道的湖北庄位于北三环以北,西黄高速以东,太华路以西的渭河南岸与灞河西岸河滩三角地带。乘车向北越过北三环,经过一番询问,在一片家装市场的北边,我们找到了湖北庄。今天的湖北庄已经没有了乡村的景色,村民们全部住进了楼房,四周也被家装市场和大学城所包围。湖北庄的三个组,分别形成了三个小区,最西面的是二组,三组居中,一组在最东面紧邻太华路。


 



湖北庄村民集资修建的土地庙。

 

  “十家院”、“三家坡”都曾是这里的名字

 

  在湖北庄三组,我们见到了67岁的巩昭民。早些年他从红旗机械厂退休后和老伴回到村里,开起了麻将馆。他说,湖北庄大概是从2009年左右开始改造的,现在村里人已经不再种地,而是靠租房、做生意为生。巩家有一栋三层楼,除了老两口居住和开麻将馆外,其余的房间全都租给了房客。巩昭民说:“湖北庄本地的人口大概有一千多。现在生活在村里的人,十有八九是在家具城工作的外来人。村子里留下来的也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


  尽管今天的湖北庄中已布满新式的楼房,但在一些角落,还是能发现这个村庄过去的痕迹。水泥道路两边,偶尔能见到堆砌的老青砖、老瓦片。在一户人家的门口,我们发现了两个石质的柱础石,主人李利芳今年59岁,这是她家唯一保留下的老物件。李家不远的路口,还摆着一个硕大的石碾,昭示着这里曾经的农耕历史。三组东头的庙宇也是新建的,为的是纪念从前村子里的土地庙,不过庙宇大殿的水泥房顶上,铺了一层老式的屋顶,椽子和瓦片看起来很有年头了,这是老土地庙的房顶。


  被划进西安市北缘之前,湖北庄并不是这番面貌。李利芳说:“俺们这儿以前地多人少,人住得很分散,都是同姓的几户人住在一起。以前的地名也很乱,有叫十家院的,也有叫三家坡的,从这家到那家去,要走好远。”

 



湖北庄的妇女用绣满图案的背兜背着孩子。
 

 

  村里大部分人家祖籍鄂西北和商南一带

 

  湖北庄三组81岁的老户韩兴茂说:“据我所知,湖北庄的名字是解放后才定下来的。解放前,三组叫做韩家庄,一组叫做王家院。”据村民介绍,今天的湖北庄里,也并不全是湖北人后裔,陕南人、河南人都有。一组、三组的陕南后裔较多,二组的则是湖北人较多。


  历史上,渭河不断向北移动,由此产生了广阔的渭河南岸滩地,河滩地荒草丛生,土地含沙量较高,本地人是不会在此居住耕作的,而这片宽阔的无人区,却成为外来移民再好不过的栖身之所。


  韩兴茂的祖先从商洛市商南县迁徙而来,二组王家院的王家也是从商南县来的。问起祖辈北上的理由,韩兴茂只说了两个字:“逃荒”。韩家的祖辈究竟逃的是什么灾荒,如今已无从知晓,他们来到西安的年代也已无法考证。商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冒出去的那个小角上,与河南、湖北相邻,再向南就是湖北郧西县。而湖北庄的很多湖北人恰恰就是来自郧西县,我们不免猜测,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陕东南、鄂西北一带也许发生了一场灾害,使得一部分当地人不得不背井离乡,翻越中国的南北分水岭,从秦岭南麓跋涉到秦岭北麓,在渭河滩上安了家。


  韩兴茂所在的三组解放前叫做韩家庄,老乡们都说是因为韩家是这里最早的住户。韩老人说:“湖北庄这一带早先本是荒地,也没个名,后来的住户也都是从各地迁来的,住得很分散,所以约定俗成,村子一般都是以最早定居的住户为名。”


  那么,湖北庄这个名字又是何时开始叫起的?有的村民说,因为这里住着湖北人,所以大家口头上便叫这里为湖北村、湖北庄,后来“湖北庄”就成了正式的名称。也有的村民说,这里湖北人、陕南人、河南人都有,只是解放时,村里迎接解放军的是湖北人,所以就定了湖北庄这个名字。

 



村民用从老宅拆下来的砖和瓦垒成围墙。


 

  最早来到渭河南岸的湖北人被称为“客湖子”

 

  在村民的推荐和介绍下,我们找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李浩森老人。88岁的李老在湖北庄年纪最长,年轻时曾做过地下党,在村人眼中,李老“有文化,最能说清村子的历史。”


  湖北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移民村。李浩森老人说,湖北庄最早的居民要数郑家、韩家和陈家。二组的郑姓由湖北西北部的老河口镇迁来,是最早在渭河、灞河三角州开荒的移民之一。商南县韩家人比郑家来得稍晚。接下来是来自湖北郧西县的陈家。后来,陆续有张、雷、巩、李、于等人家迁来这里,民国时,又有河南人迁入,村里的人口构成就比较杂了。


  最初移民到渭河边的几代湖北人非常辛苦,他们被西安本地人称为“客湖子”。客湖子们在渭河南岸开荒种田,割草搭棚,一切都是白手起家,辛苦几十年才能盖起房。据田荣了解,湖北庄人的祖辈们除去种田、捕鱼、割草之外,还有人在渭河上跑船、拉纤。也有人把从草滩港口卸载的煤炭、盐,用手推车运往西安,赚几个脚力钱养家糊口。


  李浩森老人也是湖北后裔,但他却不是地道的湖北庄人。老人本姓申,出生在湖北庄北面紧靠渭河、灞河的贾家滩。申姓的老家是湖北郧西县申家坡。咸丰年间,申家人逃荒到渭河南,在此开荒种地。李浩森的命运,在1929年彻底发生了改变。“民国十八年年馑,贾家滩一年两料,三年颗粒无收,我的父母相继去世。”老人说,“4岁的我成了孤儿,被住在另一个村子的大姑收留。大姑所住村子的邻村是商洛移民村李家营,当时李家营的一户李姓人家由于没有后代,便将我收养,从此我便改申姓为李姓。”李浩森老人所说的李家营,解放后也成了湖北庄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