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神秘的中亚庞培

时间:2013-02-05 09:11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尼雅让人想起庞培城。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庞培城瞬间被埋没在滚烫的火山灰下。只不过尼雅是被埋在黄沙之中,由是,人们将尼雅称为"中亚庞培".



 

  沙埋之城


 


  1901年1月27日,斯坦因走进了尼雅。他相信他正走过"某个古时的村庄".


  他用手轻轻拂去埋着粗大屋梁柱的沙子,那朽败不堪的木柱突然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美丽妙曼的雕刻花纹显露出来,斯坦因禁不住发出一声惊叹:是古希腊风格的犍陀罗雕刻品!


  尼雅被埋在塔克拉玛干的巨型沙丘之下。沙子毁灭了它,又将它原样保存着。


  尼雅让人想起庞培城。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一座城瞬间被埋在滚烫的火山灰下。1754年,当考古学家重新挖出这座城时,一切都保持着1700年前的样子,教堂、商店、街道、公共浴室。甚至庞培人在浓烟和炽热中痛苦扭曲着死去的模样都历历在目。


  1901年,斯坦因在新疆和田与拿着一块楔形木板的维吾尔族农民伊不拉欣相遇。木板上用黑色墨水从右向左横写的蝌蚪般的文字令斯坦因惊呆了。


  伊不拉欣在沙漠中掘宝,仅挖出一些木板,沮丧地带几块回来,给孩子做玩具。


  斯坦因知道那是一种古印度早已死亡的文字,叫佉卢文,至少有2000年历史。他立即雇了伊不拉欣,改变考察行程,直奔伊不拉欣所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尼雅河的古代城市。沉入历史烟尘1600年的尼雅,就这样被重新发现。


  这是一个在纪元之初所建立的文明。从昆仑山冰山起源的尼雅河,挟裹着雪山的寒气,以几千米的落差俯冲进灼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一条狭长的绿洲。


  那曾经的生命和生活气息依然顽强地从沙丘之下冒出来--耸立于沙上的高大木屋梁柱,傲然挺立着,以朽败之躯,成为尼雅曾经存在的标识。


  

 

  木雕之城


 


  尼雅和庞培的类比,除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一座城市瞬间毁灭,然后被人类长时间的遗忘,忽然有一天又重现于世的联想外,还有这两座城的某些神似之处。


  庞培是一座石雕之城。尼雅是一座木雕城。两座城都有世界上最好的工匠,他们用不同的材料一凿一斧地雕刻出了两座城池。我们看到:希腊罗马的雕刻艺术,一路向东方走来,在尼雅停下了脚步,它停留在尼雅的房梁上、门板上、桌椅家具上。古希腊以石为本的雕刻艺术在尼雅得到巧妙的转换。沙漠中无大石头,于是那妙曼美丽、凸凹有致的雕刻便凿刻在尼雅人的屋里屋外。


  这种雕刻木头的传统,甚至流传到了今天。如果你到过新疆的喀什、和田一带,会发现当地的市场还有雕木的工匠,他们将木头雕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一个个地出售。当地人将这种雕刻过的"零件"买回家去,组装成一件件漂亮的生活用具:遍体雕花的婴儿摇床、木碗木勺,而他们居住的房屋也是从梁到柱遍体雕凿,文明之风千年潜伏于民间的生活中。


  当年斯坦因在尼雅发现一把散架的木椅,椅腿是站立的狮子,扶手雕成一雌一雄的怪物--头部和胸部像人,腰以下是鸟,腿是马蹄。面对这样一张椅子,斯坦因也一时拿不准雕的是印度传说中的菩萨坐骑,还是古希腊的半人半马神。但有些木柱太精美也太粗大了,斯坦因为了带走它们费尽了心思。他把它们卸成了一段一段,便于装箱。后又觉得太重,无法运出沙漠,他又把它们的中心全部掏空,只带回了表面的雕刻部分,现在那张着名的桌子,摆放在大英博物馆的展厅里,上面写着出自"NiYa".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我们早已知道,这种古典的艺术曾传到大夏(巴克特里亚)以及印度西北部的边缘,但却从未料到它们会传播到如此遥远的东方,几乎到了西欧与北京的正中间。"斯坦因在他的《沙埋和阗废墟记》中写道。


  时间隔绝得太久了。当斯坦因离开尼雅之后,尼雅再次深陷沙漠已经有整整100年了。


  

 

  传递文明


 


  在"西欧与北京的正中间",斯坦因的一句话,精确地点透了尼雅的地理位置。《汉书·西域传》中用不足100字记叙了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一个小国家,它的名字叫精绝,这个国家只有480户、3360口人。


  着名学者王国维根据尼雅所出的汉简指出,尼雅就是汉书里"精绝国"的故地。


  这让人不得不想到那条横穿亚欧大陆把古代世界联结在一起的丝绸之路。翻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在那条7000多公里的长途上,尼雅在其中段。而在中国范围内的丝绸之路南道上,尼雅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段。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尼雅是丝绸之路上无法忽略和越过的一环。


  尼雅肯定是饱经饥渴的驼队的生命绿洲,是满身风尘的行旅者的歇息佳地,是走了很长很长一段沙漠路的商贩的人间天堂。


  于是来自世界东方和西方的货物滚滚流入尼雅,又流出尼雅。尼雅国王以葡萄酒和甘泉待客,也抽得厚税维持王国的生计。不知不觉中尼雅受着东来西往的文明之风熏染,在集散着美丽的商品的同时,也集散着、传递着文明。


  

 

  文明混合


 


  现在看来,尼前有塔克拉玛干阻隔,后有昆仑山屏障,是一块绝地,但其开放和交融的程度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尼雅王在发诏谕时,总是用一大串头衔称谓自己:"伟大的国王"、"王中之王"、"伟大的胜利者"、"法的执行者"、"天子"、"侍中"等等。这五花八门的称谓,考古学家认为至少来自三大文明。"伟大的国王"、"王中之王"来自古波斯帝国的碑铭;"法的执行者"来自古印度;而"天子"、"侍中"则来自中原王朝。


  在这个时期,汉文化在尼雅居霸主地位。王室们用汉语辞令互致优雅的问候:"大子美夫人叩头,谨以琅玕致问夫人春君","臣承德叩头,谨以玫瑰再拜致问大王".但风云突变,佉卢文成为尼雅的官方文字;而另一段时间,出现了一方佉卢文木简上并排盖着两颗封印,一颗上镌刻着汉文篆字,一方雕的是西方某位神的头像。


  尼雅如变色龙,在世界几大文明之间变幻着色彩。


  

 

  诗意之地


 


  2001年3月,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用火箭炮和炸药永远地摧毁了曾经屹立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北的巴米扬大佛,全世界为之愕然,一个陌生的词--"犍陀罗艺术"一夜之间为世人所知。而尼雅的雕刻正是犍陀罗艺术在东方绽放出的美丽花朵。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天水古城——羲皇故里一画开天

    :天水古城,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是甘肃省的东大门。古城西北面的卦台山,...

  • 红色圣地夜景迷人

    甘肃省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因红军长征会师于此而闻名。夜幕降临后的会宁,宁静...

  • 位于林芝地区西南部的朗县

    朗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位于朗县位于林芝地区西南部,地域面积约4106平方公...

  • 神秘古城疏勒:古丝路军事要塞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传递着人类文明,也形成了无数的文化遗址和历史古迹。...

  • 甘南赋

    地处中国西北之一角,身居九曲黄河之一弯;古通丝绸之路,开辟唐蕃古道;据守中原...

  • 雅江县风光

    至2011年底,雅江县辖区面积7681.5平方公里,辖4个片区、1个镇、16个乡、113个行政村、...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