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下的四合院——渭北地坑窑

时间:2013-07-06 08:19来源:大西北网综合 作者:马文菲 点击: 载入中...

谷歌卫星地图上一个个方形的土坑就是地坑窑


谷歌卫星地图上一个个方形的土坑就是地坑窑

站在窑顶俯瞰院内


站在窑顶俯瞰院内


多数地坑窑已经废弃

多数地坑窑已经废弃


习仲勋曾居住在这个地坑院里


习仲勋曾居住在这个地坑院里


习仲勋当年住过的那孔窑洞


习仲勋当年住过的那孔窑洞


地坑窑的进出就得从这样的斜坡通道过。

地坑窑的进出就得从这样的斜坡通道过。


窑洞里的家具摆设颇有年头


窑洞里的家具摆设颇有年头


废弃的地坑窑

废弃的地坑窑


地坑窑的通道也有“简装”和“精装”之分


地坑窑的通道也有“简装”和“精装”之分


地坑窑的通道也有“简装”和“精装”之分




从院子里面到外界必须经过这样一条“地道”







当地老人一种娱乐方式,俗称“掀牛九”


  摄影:多布


  猜猜谷歌卫星图上这些方型深坑是什么,导弹发射基地?考古发掘现场?其实都不是!这是三原柏社村的地坑窑,整个村子居然分布着200多个这样大大小小的地坑窑。只有去过才会明白什么是“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人,见人坑中寻”。


  民居代表一方水土一方人情,它是最亲切的文化表现形式,根植于大地,没有丝毫做作。在渭北黄土高原的三原、永寿、淳化等地,居民多挖有下沉式井形四合院,称之为地坑窑。地坑窑靠近关中地区,但却具有陕北窑洞特点,是渭北旱塬人民顺应自然环境所创造的一种特殊居住形式。


  当汽车开进三原县柏社村的时候,我们还左顾右盼地寻找地坑窑的踪迹。地面上房舍树木杂陈相间,完全是普通关中农村的模样,还真看不出这200口地窑在哪。下车徒步,村中人烟稀少,房前偶有做农活的老人,见陌生人来,手也不停,只管说句“来咧!”我们应着“来咧来咧。”仿佛我们来是串门的亲戚。村人憨厚真诚,不善交际,他们接人待物一如日常生活,毫不做作伪装。


  地坑窑的天井通常10米左右见方,深约7~8米,在坑内四壁开凿窑洞,其中有一孔留作门洞,设有斜坡形通道升上地面。每个地坑窑一般有8至12孔窑洞,各窑分主窑、副窑、厨窑、牲口窑、粮窑、柴草窑、通道窑等。地坑窑的座向,按土地、道路、阳光、风向而定,窑内还可挖拐窑,用以通往各窑的通道。窑顶上的地面夯实,并向外有倾斜坡度,平时用于打场、晒粮。


  通过狭长阴暗的地道,我们走入一户宽大整洁的地窑院落。院子正中照例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窑洞都用青砖装饰,显得古朴素雅。听到我们“有人吗”喊话,窑洞中传出回应。我们应声入内,三位老大爷在透过窗花的阳光下,牌局正酣。他们打的是关中农村流行的“花花牌”,牌面有人物或花草图案,两头则代表牌面大小的圆点。我们围在一旁揣摩游戏规则,老大爷们则旁若无人地尽兴厮杀。


  我们顺村人所指,将村中的地坑窑一一发现。虽然地窑众多,但相当数量均已废弃。村人坦言,除了一些老人坚守祖屋,其他年青村民基本都已搬迁至平原安置点。安置点是砖混水泥房,水电便利,算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果。还有一类地窑经过修葺焕然一新,主要用作观光旅游之用,已经极少住人了。


  自驾线路:从西安出发的话走延西高速较为方便。延西高速新兴出口下至新兴镇,新兴镇西北5公里即为柏社村。从三原出发,走S208省道正北20公里到新兴镇。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