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与河套

时间:2014-04-12 08:33来源:中国西北历史网站 作者:李金 点击: 载入中...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赵肃侯之子。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赵国乃至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赵国长期以来都受到来自北方的匈奴的威胁,赵武灵王赵国国君,他看到匈奴的骑兵,在马上来去自如,所以他采用胡服骑射,大大改善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后来因宫廷政变,饿死在宫中。


  在呼和浩特西南四十五公里处的托克托县古城乡,有座战国时期的古城遗址,这便是中国历史上频繁提到的古云中城。


  云中城,是我国古代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最早建立的一座古城,也应该是中华民族最早建成的草原城。


  战国时代,托克托县古城乡是赵国的属地,公元前399-387年,赵武侯在这里建立了呼和浩特最早的城邑“云中城”.秦汉以来,沿用的时间长达1000多年。从这个史实上来说,呼和浩特的建城史已达2390多年。


  据《水经注》载:《虞氏记》云:“赵武侯自五原、河曲筑长城,东至阴山,又于河西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卜阴山河曲而祷焉。昼见群鹄游于云中,徘徊经日,见大光在其下。武侯曰:‘此为我乎?’乃即于其处筑城,今云中城是也”.《资治通鉴·周纪》卷三也有类似的记载。故云“胜州榆林县界,有云中古城,赵武侯所筑”.从历史记载来看,赵武侯先在西起五原、河曲东至阴山一带筑了一段赵长城,然后又在黄河西岸造大城,因土质松散,城墙倒塌。于是又在“阴山之南,黄河自西来折南流之处”祈祷,正好有一群天鹅在上空云中飞翔,赵武侯认为大吉,于是便在那里筑城,并将此城取名“云中城”.这便是赵国筑云中城的经过。


  到了赵武灵王,云中城建置为云中郡,设官立衙成为一级地方政权。至秦代,这座城成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汉代亦承秦代建置,北魏改设云中镇。


  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死后谥号武灵。名雍,嬴姓赵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不叫嬴雍。)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武灵王本人在前296年的沙丘之乱中被幽禁饿死,死后谥号为武灵王。赵君称王,自武灵王谥号始。


  武灵王是一个敢于革新和极力推进民族文化交流的君主。他不顾贵族官僚的反对,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引进了有利于生活和武备的胡人方式。但是他对胡人的侵扰并不退让而是进行抗击和备战设防。修筑长城就是备战的措施。据《史记·匈奴列传》和《赵世家》上记载,在赵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打败了林胡、楼烦,二十六年开发了燕、代、云中、九原这些地方。并修筑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张家口境内),经云中、九原(今内蒙包头市境内),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今内蒙古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长约一千三百里。现在这一段赵长城的遗址还断续绵亘于大青山、乌拉山、狼山之间。后来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曾利用了这一段赵长城的部分作为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相互争霸各自设防,先后修筑长城以为互相防卫。这些长城的位置根据各诸侯国家设防的需要,或南或北,或西或东,布满了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从这许多长城的分布上也正可看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相互争战的历史情况。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虽然自秦统一中国之后除一部分作为万里长城的基础之外,大多已下令拆毁,保存的遗址不多。但是它们对于研究早期长城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政治、军事等情况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频仍,兼并之势愈演愈烈,各诸侯国均在发愤图强,以图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吞并诸国,称霸华夏。当时,赵都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其周围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国包围着。时人称赵为“四战之国”,其形势之险恶可以想见。赵武灵王即位前,赵的国势很弱,往往无力抗击二、三等小国中山国的侵扰。赵武灵王即位后,在实行“胡服骑射”前的18年中,赵屡败于秦、魏,除损兵折将,国力大衰外,还不得不忍辱割地。林胡、楼烦也乘此机会,连年向赵发动军事掠夺,赵国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赵武灵王决心发愤图强,以振兴日渐衰弱的赵国。他客观地分析了当时赵国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认真研究了壮大赵国力量的办法,以超凡的才略和气魄,毅然抛弃了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作战形式,大胆学习北方游牧族军事上的优点,下令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削除中山国这个“心腹之患”,进而继承先祖赵襄子“兼戎取代,以攘诸胡”的事业,靠中原传统的步兵和战车配合作战的方式是不能成功的,因为笨重的战车只宜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运转十分不便;众多的步卒也无力对付那奔驰迅猛,机动灵活的骑兵。必须学习诸胡的长处,壮大自己,才能免于被动挨打。只有以骑兵对抗骑兵,是增强赵国军事力量的唯一出路。同时,只有改中原地区的宽袖长袍为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才能适应骑战的需要。在普遍以中原正统和华夏礼乐文化自负的氛围中,他敢于改革传统的舆服制度,而取法胡人的服饰习俗,足见他的确是一位雄才大略、气魄宏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由于胡服骑射不单是一个军事改革措施,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是一次对传统观念的更新,因此,在施行之初,阻力很大,除了百姓接受有困难外,朝廷内的抵触情绪也很大。以公子成、赵文、赵造、周绍等人为代表的贵族官僚,抱着“循法无过,修礼无邪”的传统观念,拒绝胡服骑射。他们或公开反对,或称疾不朝。群臣也都不愿意穿戴胡服,怨言四起。在这样巨大的阻力面前,赵武灵王没有灰心,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毅力,耐心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由于胡服骑射顺应时代的要求,代表赵国的利益,符合人民抗拒强敌侵扰的愿望,加上赵武灵正采取说服教育,自上而下逐步推广的措施,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胡服骑射初期,赵武灵王攻占了原阳(分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黑水河南岸),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美,是一处良好的天然牧场,也是训练骑兵的理想场所,加上这里的人民素有骑射的习尚,容易取得成功,于是,此地便成了胡服骑射的试点。《战国策》注云:“武灵王破原阳以为骑邑者,盖始教一邑,然后行于境内。”这种在原阳取得经验后,推行全国的办法,保证了改革的最后胜利。


  赵武灵正在推行胡服骑射的过程中,通过在全国,特别是在北方近胡地区人民中招募善于骑射的人,改组部分步兵为骑兵;收编边地游牧族的胡骑等途径,迅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并通过在代地经营胡马和迫使林胡王献马等渠道,获得了大批良马,为骑兵部队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


  随着军事改革的发展,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得到加强,多年来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之一变:赵于东北攻灭了“心腹之患”中山国,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赵国一跃而成为北方的军事强国,其军事力量并影响到武灵王死后的若干年,以致在大国“纵约”瓦解,各国献地事秦之时,赵尚能屡败秦军,威慑匈奴。


  赵武灵王在推行胡服骑射,打败林胡、楼烦后,在北方东起无穷之门(今河北张家口外),向西沿阴山直到高阙塞(今内蒙古五原西北黄河东流处)修筑长城,置军戍守,并实行进步的民族和睦政策,使边地免除了胡骑的侵扰,保护了边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巩固了北方边疆,加强了局部统一,为后来秦汉统一北方边疆奠定了基础。赵武灵王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雁门、代三郡,解放内地依附于吏大夫的奴隶,让他们充实九原等地,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开发了广大边地。


  经过历史的风风雨雨,如今已难窥云中古城的旧时风貌。现在的云中古城遗址,周约八公里,墙体已圮废,南墙的遗迹保存较好,也较完整。南墙长约1920米,宽6.5米,最高处有8米,夯层厚8-12厘米。东、西、北三墙破坏较为严重。夯土中含有战国至西汉之间的陶片,外层夯土也夹杂北朝遗物。城内地表,散布陶片瓦砾甚多,尤其以中、西部最为密集。这些陶片、瓦砾大部分为汉魏北朝遗物,下部有战国、秦代遗存。中部有一高大土丘,俗称“钟鼓楼”,曾出土北魏“大代太和八年”鎏金铜佛像一尊及莲花纹瓦当等。城内西隅有一方形小城,散布有石柱础、砖瓦等北朝遗物,大约为官署所在。


  任何历史人物都有自身的局限性,赵武灵王也不例外。他侧重于军事上的改革,却淡化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在处理王位问题上,感情用事,优柔寡断,酿成了内讧,削弱了国力。尽管如此。他仍不失为一代英才。晚清梁启超认为,商周以来四千余年,北方少数族世为中国患,华夏族与戎狄战争中胜者不及十分之一,其稍为历史之光者,仅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宋武帝四人。他甚至称赵武灵王为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这虽然有大汉族主义的偏见,但可以说明,赵武灵王的确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改革家,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内蒙古发现最早考古学文化:8400年前裕民村遗址
  • 内蒙古史前聚落遗址首次发现土塑动物造型
  • 内蒙古元代集镇遗址发现罕见元代春钱
  •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发现一处疑似古道驿站遗址
  • 内蒙古“马背文物保护队”春节坚守草原护宝藏
  • 内蒙古大窑文化遗址现76件人工打制石器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